□忽 艳
指尖划过手机屏幕,无意间触碰到那个沉寂许久的对话框。熟悉的“鸿雁老师”四个字,像把钥匙,轻轻转动,便打开了记忆深处那扇门。今年二月的春风,吹走了那个永远活跃在群里的身影,却吹不散她留下的炽热温度。语音条里她那亲切、温暖的声音缓慢而清晰地流淌出来,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那些被朗读声浸润的日子。
自加入朗读者群的那天起,就见鸿雁老师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园丁,每日清晨,当晨光还未完全漫进窗户,她的提醒便准时在群里响起:“今天的朗读范文已发上来,大家别忘记提交作业啊!”深夜,当城市渐入梦乡,她和班委们的点评仍在群里闪烁,一字一句,满是用心与诚恳。群里的工作没有分毫报酬,班委们因各种原因,频繁更换似走马灯一般,唯有她,犹如定海神针,始终坚守在群里。
初入群时,我只是个默默交作业的新人。没想到几天后,我的朗读作业被一双敏锐的耳朵捕捉到。她主动添加我的微信,言辞间满是真诚:“愿不愿意一起录制一篇合诵作品?我觉得你的普通话基础不错,声音很有感染力。”这份突如其来的信任,让我既惊喜又感动。那些日子,我们反复打磨字词的每一个重音、每一处停连、每一个调值,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当作品在“郑老师的话”平台播出,收获群友们的掌声时,只有我知道,这份荣誉背后,凝聚着她多少的心血。
从那以后,每天早晨上班前的十分钟,成了我与朗读的约定。我总是最早提交作业的那批人,渐渐地,我被群里的点评老师们所熟知,而鸿雁老师,更是给予我更多的机会与鼓励。朗读群友来自全国各地,大家只闻其声,从未谋面,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鸿雁老师人如其名,在群里担负起“领头雁”的职责,督促学习、悉心指导、对接平台、提交作品……在她的带领下,这个群犹如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群友们呼朋引伴,人员也越来越多。
记得那次连麦,当她得知我会音频剪辑,语气里的欣喜几乎要溢出来:“太棒了!我想让你独立创作一篇作品,从文字到朗读,再到剪辑,全部由你来完成。你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群的实力。”
接过重担,虽有压力却倍感珍惜。于是我全身心投入创作,也正是在那段时间,我才知道,看似精力充沛的她,竟一直忍受着严重风湿病的折磨。轮椅,成了她的“双腿”;药瓶,是她生活的伴侣;医院,她更是“常客”。可即便如此,从未见她缺席群里的任何一项工作。那些在病床上、在输液室里,她忍着疼痛指导我们朗读的声音,如今想来,依旧让我眼眶发热。
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我的作品收获了无数赞誉。每逢重要节日,她总会忙碌地同时组建好几个作品群。她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鸿雁,穿梭在各个群聊之间,为我们指导,给我们加油。她的声音,或温柔,或激昂,却永远充满力量,激励着我们在朗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然而,新年的喜悦还未散去,噩耗却如惊雷般传来。群里的那则通知,让所有人都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大家纷纷追问,希望这只是一场误会。可现实如此残酷,那个永远温暖、永远热情的鸿雁老师,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去了一个没有病痛的地方。
此刻,再次聆听那些珍藏的语音条,她的声音依然鲜活如初。她用无私的爱,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朗读、阅读、乐读的天空;她用坚韧的意志,教会我们什么是热爱与坚持。轮椅上“鸿雁”,虽已隐入云海,却将永恒的光芒,洒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