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4日
第A06版:专版

深耕乡土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

安徽小岗干部学院高级讲师 李莎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乡土文化是千百年来从乡村本土自然生长出来的文化成果,融入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城乡融合发展大势下,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潜力,深耕乡土文化,对于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传承乡土文化,守护乡村记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记住乡愁”,乡土文化就是乡愁的最重要载体,是乡村的灵魂和根脉,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寄托。要注重收集和整理乡村的历史故事、传说、民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字、影像等方式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宝贵的乡村记忆,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乡村中有着众多古老的村落、传统的手工艺以及独特的民俗活动等,如凤阳花鼓、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等,这些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好这些文化瑰宝,通过完善保护机制、加强修缮维护、培养传承人才等措施,让古老的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活用乡土文化,赋能产业发展。乡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立足当地的乡土文化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文创产业等新业态。例如,以琅琊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为依托,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利用凤阳花鼓的知名度,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如花鼓造型的饰品、工艺品等,既传播了乡土文化,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此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品牌化包装和营销,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转变,让乡土文化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乡土文化,激发乡村活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指引乡土文化的发展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注重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一方面,要创新乡土文化的表现形式,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艺术手法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作品。例如,将凤阳花鼓与现代音乐、舞蹈相结合,编排成具有时代特色的节目,登上更大的舞台。另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拓宽乡土文化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乡村的美景、美食、民俗等,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激发乡村的发展活力。

弘扬乡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乡土文化是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源泉。各地乡村可以深入挖掘和弘扬乡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通过开展文化活动、评选文明家庭、树立道德模范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完善乡村文化设施,为村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让村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使乡村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有文明的内涵。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耕乡土文化,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5-02-1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7102.html 1 3 深耕乡土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