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 顾恩平
立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原创性成果,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习近平文化思想从“科学体系”向“教育内容体系”转化,使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学生灵魂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必须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相互贯通
这是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的使命任务要求把政治性摆在首要位置。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并不意味着否定其学理性,政治性是学理性的导向,学理性是政治性的基础,二者是相互贯通而不是相互排斥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并非一般的常识性教育,而是要发挥其思政引领力,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具有明确的育人目标和实践指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教化功能和育人作用,以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为素材,深入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阐释清楚。
二、坚持内容和逻辑层面的整体协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要有整体的思维,要保证内容的整体性,各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由理论体系向教育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不能随意截取、断章取义,而要覆盖全部内容,全面展现习近平文化思想本身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彰显的强大精神力量、充盈的博大文化情怀、展现的鲜明实践品格。要注重逻辑严密性,把观点、论断、部署、要求背后的逻辑关系阐释清楚。要强化协同理念,突出重点主线,实现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纵向贯通和同一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横向联动、无缝衔接,做到同向同行。
三、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的内在契合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地”,也是价值“引领地”,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培养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结合起来,兼具知识性和价值性的双重属性,抓住了价值观建设的根本。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帮助学生理清科学体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更要以价值性引导知识性,把知识性寓于价值性之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奠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核,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契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的价值意蕴帮助学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四、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彼此耦合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又进一步指导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不断向前发展。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突出特征。从理论性上看,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坚持“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等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实现了文化理论上的创新突破。从实践上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涵盖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彰显着鲜明的实践导向。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维度,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新理论观点讲清楚,而且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伟大实践成就讲鲜活,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彼此耦合,增进青少年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