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5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滁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经验启示

李志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几年来,滁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多项环境质量指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厚植了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为我市下一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启示。

党的领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政治方向,可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二是加强党的领导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价值支撑,保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发展先进的生态文化;三是加强党的领导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严密的组织保证,发挥好政治引领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四是加强党的领导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保障、机制保障、监督保障。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与环境治理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密不可分,党的领导能够起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

构建政府主导下的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生态文明建设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一是政府主导。环境公共物品属性和生产与消费中的外部性决定了政府是环境治理的主导者。实践中,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按照问题导向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实践中的纵向政府间的不协调、横向政府部门间的“碎片化”、横向跨行政区的地方政府间“碎片化”等各种体制问题;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执行,执行中不得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二是企业主体。资源环境问题往往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企业是环境污染的最主要源头。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企业应是履行环境责任的主体。企业要增强主体责任意识,规范自身环境行为,尽可能减少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其必须在绿色生产和绿色创新两个方面加大力度。三是公众参与。公众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受害者,也是通过生活方式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直接责任主体。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公众参与的广度、深度与环境治理现代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综合运用行政、市场、社会机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综合运用行政管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做到多措并举。一是科学运用行政管制。环境资源的公共性、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以及环境治理的复杂性等,使来自政府的行政管制往往成为环境治理的首选机制。行政管制类制度短期内可带来明显的效应。当前,地方政府“不作为”、企业“不想治”的突出问题正在向地方政府“不会管”、企业“不会治”的问题转变。从环境治理实践来看,在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硬约束的行政管制很有必要,是我国的制度优势,带来的效果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在污染防治进入持久战后,随着环境治理难度加大,仅依靠行政力量已不可持续。这时需要拓宽思路,制度创新就日显重要,需要探索长效机制。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问题是人类经济行为导致的,其实质还是经济问题,可以运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治理中的资源配置问题,化解治理难题。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环境保护市场体系,如健全排污权交易、绿色金融、生态补偿、绿色采购等制度。三是积极主动运用社会机制。社会机制要求大力发挥公众参与作用,使其成为推动环境治理的一种有效路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环境治理实践表明,在垃圾分类、绿色消费、社会监督等领域,社会机制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与前景。值得注意的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国家当前正在顺应这一趋势,大力培育社会机制,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了“公众参与”原则,并对“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进行专章规定即是例证。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一是做好源头防控。针对环境治理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末端治理、事后处置治理思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新时代国家环境制度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树立全过程,特别是源头治理的理念。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往往是在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为了体现严防的理念,国家加大了对自然资源及其依托的空间载体的管控。实践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自然资源监管体制、主体功能区制度、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国家公园体制、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等制度的实施即是重要举措。二是推进绿色创新。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推进绿色发展,需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创新需要各方面力量瞄准靶心,运用各种激励和约束方式,精准科学有效推动绿色创新。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生态环境治理难题的破解,必须依靠绿色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从源头进行治理,才能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方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单位:滁州市委党校)

2021-11-25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5518.html 1 3 滁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经验启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