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斌
1935年初秋,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向全体师生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就是著名的“爱国三问”。这三个问题虽然是90年前提出的,但也明确指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践行教育初心和使命的根本路径。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纲领和行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既要学懂其战略目标和远景规划,也要弄通其实现路径和实施举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积极构建好“五个一”的贯彻落实机制。
一、坚持一个指导思想
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穿于教育行政管理、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全过程,努力培养政治过硬、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鲜明的政治性,就是着力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丝毫不容忽视。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方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高校又是这一斗争的前沿阵地、双方较量的重要战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高校要毫不动摇地办好思政课,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举措,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话语权,努力培养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树牢一个发展理念
树牢一个发展理念,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和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分别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总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路径之一。
发展教育就是为了人民,人民满意才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尺度。要强化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既要做到普遍性,又要做到公平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高等教育发展成绩显著,但与师生和社会的期待仍有一定差距。高校要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好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切实解决好师生的急难愁盼问题,坚决打好“人才培养上有创新、服务管理上有提升、创业就业上有突破、服务地方上有实效”四大攻坚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围绕一项中心任务
围绕一项中心任务,就是围绕服务于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要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需求。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发展的主阵地。高校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都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调针对性、突出实效性。当前,高校应在人工智能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多下功夫、多出成果,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应有贡献。
四、实现一个根本目标
实现一个根本目标,这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高校要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持续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努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五、走实一条科学路径
走实一条科学路径,就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途径,即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途径是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面融合的具体体现,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参加具体的生产劳动,还要让学生更多地参加所学专业和课程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严格按照课程要求,开好劳动教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主体的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努力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人才。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应切实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教育教学全领域、各环节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各层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力量。
(作者系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