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明光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 吴家德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当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徽风皖韵和美乡村建设,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大力弘扬小岗精神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培育了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为核心价值的小岗精神。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决心分田到户,搞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徽风皖韵和美乡村,需要继续弘扬小岗精神,不断改革创新,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破解各种难点堵点,探索“千村引领、万村升级”的实现路径和精品范式。
二、以改革精神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科技贡献率不高、现代农业人才缺乏等。破解这些难题,必须要靠改革。要贯彻践行“两山理念”,把农村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出来,做足特色、做强龙头、做优业态。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着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大胆创新,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尤其要结合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以改革精神建设徽风皖韵和美乡村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2003年以来,浙江省以改革创新精神实施“千万工程”,打造了无数美丽乡村,为全国乡村振兴探索出成功经验。2023年7月,安徽省提出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安徽省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我们要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挖掘特色亮点,努力把乡村打造成充满乡土气息、寄托田园梦想、充满诗情画意和徽风皖韵的“富春山居图”。
四、以改革精神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文明素质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只有农民富裕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农民收入,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必须要以改革精神补齐短板,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真正富裕起来。
农民不仅要口袋富,更要脑袋富。要在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同时,促进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乡风文明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也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保障。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需要以改革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善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