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进入五月中旬,距2025年高考已不足一个月。应届学子和家长紧张备考的同时,“高考周边”也在持续火热销售。其中,“考题”显然是关注度最高也最有“文章”可做的部分。一时间,“绝密”预测卷满天飞,名师和AI齐上阵…… (5月13日《北京晚报》)
近年来,每年随着高考临近,都会出现“高考押题热”,比如网上会出现各类“高考押题卷”“高考猜题库”“备考攻略”,今年的“高考押题卷”还出现了抢先预售、限期优惠、限时销售等模式。一些博主还借AI兜售“押题卷”……
实际上,现在的高考命题很难被“押中”,现在的高考题更多考查考生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而不再是考查考生单纯的记忆知识,高考题不再考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押中题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况且高考命题人为了防范“高考押题”,还会反其道而行之,人们认为越会考的内容,反倒越不会考。所以,不管是名师“押题”,还是AI“押题”,不管商家吹嘘得多么神奇,更多不过是对考生、家长的忽悠。
“高考押题热”,一方面在于一些老师、考生与家长热衷于押题,或是有投机心理,或是对高考还没能形成正确认识,把高考当成博彩。所以,由此来看,“高考押题热”也折射与暴露了当前高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商家也借此炒作,利用考生与家长的浮躁心理,将押题当成牟利工具,比如对“押题”战绩夸夸其谈,还进行虚假宣传,让考生、家长受到忽悠,误听误信,将各类“高考押题卷”当成备考“神器”、制胜“法宝”。
“高考押题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可能给学生造成误导,让他们过于依赖“高考押题卷”,影响他们的高考成绩。所以,这些“高考押题卷”弊大于利。
要给“高考押题热”降温,要从供需两端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大对高考押题乱象的打击力度,比如一些宣称能够“神预测”“精准押题”的押题商家,已经涉嫌虚假宣传,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还有商家为了获利,通过扫描电子版,做起复习资料的“二道贩子”,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要加大打击力度。据报道,一些不法分子还通过制作钓鱼网站,用发短信、贴广告、网页弹窗等方式借口出售所谓的“高考真题和答案”,一旦点击后就会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受害者付款,或是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受害者发送非法链接,套取用户信息。对于这种种乱象,都需要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进而言之,相关部门还要进行专项整治,开展高考前市场大检查。
另一方面,广大考生与家长也要正确看待高考,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减少浮躁心理,避免给不法商家可乘之机。学校、老师也不要迷恋于“押题游戏”,不要“临时抱佛脚”,而应在平时就重视考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让学生能够成为“六边形战士”,这样学生在考场上才能应付自如。
“高考押题热”实则是走向了教育反面。要给非理性的“高考押题热”降降温了。通过疏堵结合,形成各方合力,“高考押题热”才可能得到有力遏制,考生与高考、学生与教育,也才能更好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双向奔赴”。
——凤阳实小《凤阳花鼓》跨学科课堂走进南京月华路小学
□陈先声
跨省非遗传美育,双师课堂花鼓香。5月9日,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滁州市教科院组织凤阳县实验小学音乐教师代海荣、美术教师鲁会萍,以《凤阳花鼓》双师课堂形式走进南京市月华路小学,与该校五(9)班学生共同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学校践行以美育人理念,非遗带香,花鼓课堂,双师携手,学科成长,美育绽放,让金陵月华路小学师生初尝传承非遗文化的魅力,收获了百里之外“凤阳花鼓”的古韵沉香。
双师联袂启程:
沉浸式非遗之旅
课堂伊始,凤阳双师化身“非遗导游”,以一曲原生态《凤阳花鼓》惊艳亮相:凤凤(代海荣)老师背上腰鼓铿锵起舞,阳阳(鲁会萍)老师手持小锣灵动配合。高低错落的对鼓、刚柔并济的对奏,瞬间将五(9)班学生带入六百年前的花鼓之乡。随着古韵悠扬的唱词响起,一堂融合历史溯源、花鼓韵味与剪纸艺术的跨学科课堂正式启程。
三重时空穿越:
非遗的活态传承
第一站·鼓楼寻根
音乐教师代海荣以明代移民史为引,通过“打花鼓”情境演绎,带领学生体验早期花鼓的质朴韵律。学生们在“一锣一鼓”的协作中,用轻巧的鼓芯击打还原移民行走的节奏,悠扬的唱词“紧打锣,慢筛鼓”回荡教室,重现凤阳先民的艺术智慧。
第二站·中都探艺
美术教师鲁会萍以剪纸为媒,将双条鼓的曼妙舞姿定格于纸端。在“丹凤朝阳”“凤抬头”等经典动作的创作中,学生通过剪影艺术再现花鼓律动之美。当剪纸作品与现场舞蹈交相辉映时,传统非遗展现出“静可成画、动可起舞”的双重艺术维度。
第三站·小岗创新
课堂在跨学科展演中收官:学生分组呈现“唱、奏、剪、舞”融合创作,既有改革之乡小岗村的奋进鼓点,又有现代双条鼓的灵动编创。手持剪纸作品的“非遗小传人”们,用创新演绎诠释着“敢为人先”的凤阳精神。
深耕廿载求索:
教育人的非遗情怀
作为安徽省首个将凤阳花鼓纳入校本课程的学校,凤阳实验小学历经20年探索,构建起“非遗传承+学科融合”的特色育人模式。本次双师课堂虽显稚嫩,却是该校继创编花鼓韵律操、开发非遗研学路线后的又一突破。“从单科教学到双师协同,从技艺传授到文化浸润,我们始终在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最佳路径。”代海荣老师如是说。
在长三角教研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下,传统艺术在跨地域交流中焕发新生。这场聚焦核心素养跨越省界的课堂,不仅展现了实验小学“以美育人”的丰硕成果,更昭示着长三角教育共同体在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