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家精神?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说:“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我觉得这是对教育家精神最直白的解释。
我是一位平凡、普通的老师,以满腔的热情扎根教育这片沃土,辛勤耕耘,默默奉献25年,用爱心和执着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教育之歌。
2000年,我毕业于滁州师范学校。多年来,我潜心研究教学,结合教材内容、学情特点进行备课施教。我酷爱阅读和写作,笔耕不辍,多篇文章在报刊发表。多次指导学生在征文活动、讲故事比赛、摄影比赛中获奖。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市、区“优秀班集体”“书香班级”等荣誉称号。个人被评为区“农远教学应用新星”“优秀教师”“教坛新星”“书香教师”。从乡村到城镇时刻保持初心,用心用情关爱每个孩子,做一名有爱、有温度的老师。
当孩子们谈起我时,有的说,老师给我的幸福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动;有的说,老师给我的幸福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舒适;有的说,老师给我的幸福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
教育之路,由爱开始
师范毕业那年我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回到了家乡。带着儿时的梦想,以教师的身份走进自己的母校。那是一所偏僻的乡镇小学,周边几个村的孩子都在这里就读。村里道路泥泞,特别遇上雨雪天,来回得两个多小时。十里黄村离学校最远,中间要经过一座石板桥,桥下水流湍急。当年19岁的自己也才刚成年,记不清多少次在雨雪中早早地驻守在桥边,牵起一双双小手带着他们颤巍巍地走过石桥。
当时班上有一个让人时时刻刻牵挂的群体——留守儿童。作为爱心妈妈的我结对帮扶了很多这样的孩子。农村的冬天特别寒冷,一天检查作业时,我发现小键手上长了冻疮。我轻轻地抚摸着那双小手,心疼极了。第二天我亲手给孩子涂上冻疮药膏,戴上新买的手套,还准备了暖手袋。看着眼前的一切,小健眼圈红了。害羞的孩子小声地说:“老师,您真好,像我妈妈一样好。”留守儿童虽然父母远在他乡,但我不舍得让他们孤独。我愿意将爱化作那醉人的春风,润物的细雨,护花的春泥。
当年那些不经意的举动,影响了很多乡村学生。他们中有的后来报考了师范专业,毕业后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回到家乡,将那份爱传递下去……
严慈相济,“情”“理”交融
我是一位责任感很强的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既感受到关爱,又学到为人之理。
2018年9月,我担任实验小学六年级5班的班主任,这是进入新学校后第一次教授毕业班语文。我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身上。班上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对学习兴趣不大,热衷研究奇装异服。很多老师都远远绕开这两个不听劝的“小难缠”。我反其道而行,常与姐妹俩聊“有趣”话题。一次,我从网上找了不同前卫造型的图片,请她们帮忙改变一下我的风格。姐妹俩异口同声喊不适合,说老师为人师表是学生的榜样,不能打扮得太怪异。我反问那么学生可以造型自由吗?机灵的姐妹俩立刻明白我的用意。从此以后简单的校服、清爽的T恤代替了之前的奇装异服,对学习、班级活动也更加上心。
根据毕业班的学情,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时,我会适当放慢进度,查漏补缺。班里有个叫家乐的男生,有段时间上课总是一副听不进课、烦躁不安的样子。我仔细寻找原因,原来艺术楼教室空间大,他因患中耳炎耳朵有点背音,坐在教室后面几乎听不清老师讲课。于是我先给家乐调整了座位,利用课余时间将前期所上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解,鼓励他不懂就问。担心家乐后期的听力问题,我帮助他预约了专家,陪着家长一起带孩子去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家乐的耳朵恢复正常听力,教室里又多了一个快乐的身影。
书香致远,墨卷至恒
我酷爱阅读和写作,时常带领学生徜徉书海、品味书香。每届学生从诵读短句《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再到吟诵长篇《论语》,热情高涨、乐此不疲。
从低年级开始,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坚持课外阅读。现在班上的孩子每周按时去图书馆打卡借阅,班级会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亲子阅读交流会、古诗吟诵、二十四节气主题阅读等读书活动,在丰富孩子们阅读生活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的机会。
浓烈书香氛围的助推下,我和孩子们都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撰写的文章《浅谈教育家精神》获安徽省第八届书香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一等奖。多篇学生习作在报纸杂志上刊登。
一位学生曾经为我写过一首小诗——
老师是春日的小雨,滋润着我的心田。
老师是盛夏的清风,驱散身边的热浪。
老师是秋天的落叶,守护我们的成长。
老师是冬日的暖阳,温暖你我的心房。
我是一名平凡普通的人民教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的臂膀为学生建起了一处爱的港湾。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纵然年华老去,但我依然无悔,在平凡的岗位上秉承教育家精神,默默奉献光和热,享受着花开的绚丽……
(作者单位:滁州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