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7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郝腾飞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一、以组织振兴为引领,形成治理合力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便会蹄疾步稳。一要大力推动村干部、党员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党规党纪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激励担当作为,培育后备力量。二要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议事会等,大力宣传党的主张、传递党的声音,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切实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四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善治水平,加强村党组织对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治理合力。五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抓实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大力化解各类矛盾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充满活力。

二、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推进强村富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一要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和粮食安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二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立足本地优势资源,认真谋划符合镇情村情的特色产业发展项目,把促进乡村发展的项目引进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要通过扩大流通半径与建立短链食品消费体系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产品的消费群体,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品牌,实现产品和服务市场空间扩张和价值增殖。四要着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通过专业化提高效率,通过产业融合追求效益,严把产品质量关,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五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渠道促进就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三、以人才振兴为驱动,激发创新活力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一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二要优化人才发展条件,把优秀青年人才引进来,把促进乡村发展的项目引进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争取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重新回流到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最鲜活的生命力。三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分类指导等方式,增强农民专业技能,综合提升乡村人员专业素养,让“土生土长”的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四要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加大对符合条件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的支持力度,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建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以文化振兴为灵魂,铸就文明乡风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只有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强起来,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掘和保护广大农村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激活乡土文化资源,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二要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革命文化在乡村中得以传承。三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四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给予农民更多的文化建设参与权,积极开展个性化、差别化的文化活动,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五、以生态振兴为支撑,加快绿色发展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二要处理好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的关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广泛推行节水、节地、节肥、节药等绿色技术,以腾出生态环境容量承载农村产业发展增量,在质量兴农、低碳发展上见成效,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三要在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上下功夫,加快解决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把一体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和冬季清洁取暖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下去,尽快完善各项基本生活设施,打造山清水秀的乡村风光,建设宜居宜业的农村环境,让广大农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作者单位:滁州市民政局)

2025-04-1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9823.html 1 3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