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旻
近日,有幸和九三学社滁州女社员们一起到楚文化故乡寿县(古称寿春)。走进这座曾为四国十郡的千年古城,如同打开一部史韵悠长的史书,高墙窄巷,千年古木,随处可见的古香古色,让人眼前一亮。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寿县新城区,博物馆内收藏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这些沉睡了千年的古董珍宝,在无数现代人期盼的眼神和焦急的等待中慢慢醒来。他们被赋予了生命,充满了灵性,和参观者们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
“越王者旨于赐”剑,这件“镇馆之宝”青铜剑,曾是越王勾践儿子的心爱之物。者旨,越王的氏;于赐,越王的名。越王剑以优良的制作工艺和高超的品质,被世人奉为珍品。吴国灭亡后,蔡国主动向越国示好,为表达自己的诚意,越王将宝剑作为信物赏赐给蔡国的贵族。从此这把“百刃之君”便跟随蔡国贵族终老入墓,直至1996年出土后重现人间。
羊尊首,是古人盛放食物的一件青铜器皿。青铜器物以体积偏大者居多,但这件春秋战国时期的炊器,如手掌般大小,小巧玲珑,让人过目难忘。这是一只体态丰满、温顺可爱的袖珍版小绵羊,它抬头前视,羊角弯曲,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见,仿佛正欲张嘴与观赏者说话。栩栩如生的造型、精湛的手工,让人叹为观止。
金碧辉煌、耀眼夺目的楚金币,让所有参观者不禁啧啧称赞。展示的195件排成“山”形的金币占据一面墙,总重量20千克,含金量为86%至96%。楚金币的发现,不仅向世人展现了楚国高超的炼金技术,同时作为先秦时期唯一使用金币的国家,也为研究楚国货币制度和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
在炙热的目光中,在倾情的解说里,每一件文物都鲜活起来,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容貌和经历,向世人展示着寿春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东门宾阳门下,雄伟壮观的古城墙建筑如同威严的将军镇守城东关隘。城门下长条状的青石,历经千年的沧桑变得圆润光滑。一道道深至石板底部的车痕,仿佛岁月镌刻在老人脸上深邃的皱纹,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与热闹。站在城门楼上,通过垛口俯瞰城垣下的瓮城,不禁惊叹古人在战争防御上的智慧。旌旗猎猎,战鼓铮铮,这里曾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遥想当年东晋八万兵力大胜先秦八十万大军的恢宏气势。放眼望去,八公山下摇曳的草木是否依然记得那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少年英雄苻坚。
群雄纷争的争霸博弈早已成为过眼烟云。城外护城河水静静流淌,王朝的更迭如同逝水般一去不复返,在中华大地留下的是斑驳的岁月痕迹。
寿春作为华夏美食豆腐的发祥地,品尝豆腐成为游人来寿春必不可少的打卡环节。菊花豆腐(把豆腐雕刻成菊花)、豆腐做饺皮包肉馅等精湛的厨艺和大胆的创新,让游客们回味无穷、赞不绝口。
离开寿春,仿佛匆匆合上一本阅读正浓的书,有意犹未尽的不舍,更有不虚此行的满足与快乐。寿春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保存得如此完整,又力争在传承和创新之间将发展做到完美。寿春,是一本史书巨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寿春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古诗词,清新典雅,耐人寻味。寿春,正以自己独特的魅力,让更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