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0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何华云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血脉相传、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一切伟大成就,都是党带领人民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

一、艰苦奋斗精神是安徽发展的靓丽底色

一百多年来,江淮儿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高擎信仰旗帜,点燃革命星火,感召人民奋起,在挽救危亡的残酷斗争中舍生忘死,在建设国家的急难险重中攻坚克难,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奋勇争先,在新时代新征程勇毅担当,书写了党百年辉煌奋斗史的安徽篇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极其短缺的物资给养、穷凶极恶的敌人等重重困难,江淮儿女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党的领导下策应北伐战争,掀起工农运动高潮;发动武装起义,组建工农红军,建立红色政权;投入全民族抗战,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迎来安徽全境解放。这一时期,安徽近100万英雄儿女为国捐躯,用奋斗和牺牲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特别是在极端艰苦环境中创造了“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烂摊子,江淮儿女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热情,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战天斗地,誓将旧貌换新颜。这一时期,安徽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修建了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4座大型山谷水库,开辟了城西湖、城东湖、濛洼和瓦埠湖4处蓄洪区以及18处行洪区。特别是皖西人民历时14年,自带工具、自备口粮、自制土炸药、自建水泥厂、自筹石木材,用十字镐、独轮车等简单工具,劈山填川,建成了“人间天河”淠史杭灌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江淮儿女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大胆地试、勇敢地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摁下“红手印”,开创农业“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工业强省、东向发展、创新驱动,江淮儿女在“861”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中奋勇争先,用苦干实干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万众一心战胜了1991年、1998年、2003年重特大洪涝灾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江淮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奋斗之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在五大发展行动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其中,历经8年艰苦奋斗,全省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困扰安徽人民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安徽经济总量从1.9万亿元提高到5万亿元,连跨4个万亿级台阶;安徽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

二、准确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段时期以来,受市场经济冲击、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和封建主义残余等多种因素影响,加上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讲排场、比阔气、图享受、挥霍浪费现象在一些单位和个人中蔓延,在个别地方和领域出现了艰苦奋斗“过时论”等错误思想、错误论调。有的人认为,苦难匮乏的时代已经过去,艰苦奋斗已经“过时”,没有再讲的必要;有的人认为,自己为党和人民作出了贡献,现在富裕起来了,享受一点是“应该”的;还有的人以“工作需要”为名,认为讲排场、比阔气“无妨”,美其名曰“显示身份和气度”。以上观点都是对艰苦奋斗精神僵化、片面化、表面化的错误理解。艰苦奋斗精神不仅仅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重要的是一种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艰苦奋斗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观”是指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对实践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客观”是指艰苦奋斗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艰苦奋斗与国家建设、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就能迸发出强大的物质力量,取得实实在在的精神和物质成果。

艰苦奋斗是一般与特殊的统一。“一般”是指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其实质是奋斗、奉献。“特殊”是指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内涵。“一般”还指作为精神层面的艰苦奋斗有着一般精神所具有的意义。“特殊”则指的是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印刻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里,上升为政治本色、优良作风和精神品格。

艰苦奋斗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艰苦是相对的,奋斗是绝对的。“艰苦”指的是客观环境、条件的相对艰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因而艰苦是相对的。“奋斗”指的是无论客观环境、条件如何变化,不懈奋斗始终是不变的主题,因而奋斗是绝对的、永恒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当前,全省上下正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发挥多重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加快打造“三地一区”、全面建设美好安徽。越是形势大好,越可能充满艰险,越是需要保持清醒头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提振干事创业劲头,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首要在坚定政治信仰,做到对党绝对忠诚。要坚持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

拼搏进取真抓实干。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成就梦想。要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紧扣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等方面下真功、求实效,心明眼亮、心中有数、心无旁骛地推动发展。要坚持打破思维定式,破除路径依赖,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苦干实干、拼搏进取,切实将宏伟蓝图转化为“实景画”。

提振精神凝聚力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坚定必胜信心、激扬奋进伟力,方能踏平坎坷成大道。要鼓足“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激发“跳起来摘桃子”的斗志,保持“跳”的状态,快马加鞭干,使劲往前赶,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永葆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冲突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困难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斗争。要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在问题第一线、斗争最前沿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本文系安徽省社科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CX003)

2025-03-20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8664.html 1 3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