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滁州市委党校综合教研室副教授 瞿红霞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思想。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创造和共同拥有的风土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趣味、伦理道德、科学艺术、行为规范等。在人类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许多优秀文化早已深深嵌入社会之中,成为协调人际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和力量。作为一座文化厚重的历史名城,滁州具有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新时代新征程上,滁州要积极从优秀文化中汲取治理智慧,充分发挥其凝聚功能、引领作用,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一、利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打造社会治理新空间
近年来,滁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这既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也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拓展了新空间。一方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增强社会凝聚力。要加强对历史城区、文化名镇名村、文化街区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和利用,提升群众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另一方面,创新活动方式,激发治理新活力。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文化设施,创新活动方式,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拉近居民间的距离,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比如,南谯区章广镇鸦窝村用“小伍说书”方式把政策宣讲、群众读书等融为一体,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向美。
二、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社会治理新主体
人才是第一资源。文化人才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也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文化人才运用说书、唱戏、杂耍、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育更多社会治理的有效主体,激发治理活力。第一,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制定文化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招聘会、人才交流会、就业见习等多种方式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和专业人才。第二,充分挖掘基层文化人才。人民群众中有很多手工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等文化人才、文化能人,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比赛、展览等活动来吸引和发掘潜在的文化能人,并充分撬动社会治理群体力量,引导有专业能力的基层群众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第三,加强文化人才培训教育。通过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学术交流、“传、帮、带”等活动,帮助文化从业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第四,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一是完善人才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热情,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二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提升文化人才的满意度和归属感,让他们真正安心、安身、安业。
三、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作用,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
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方式,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视频、音频、文字等方式在互联网广泛传播,不仅能满足广大网民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一方面,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网上剧院等“云端”场馆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线上线下共建共享。另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丰富观众体验。在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建设中,布局文化数字化应用场景,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体验形式、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能为社会治理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社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