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1日
第A01版:要闻

推动科产融合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访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成东

全媒体记者马晨晨

“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后,市科技局随即召开专题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成东表示,该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锚定“科学技术打头阵”“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走在前列”目标,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手法打法,全力以赴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建设重点创新平台,立足产业需求,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等共同建设产业创新研究院,提升企业源头创新能力。强化有组织的科研,重点摸排全市重点领域“最紧急、最紧迫”的技术难题,聚焦国产替代和“卡脖子”关键“卡点”,建立项目培育库;主动谋划布局“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建设和重大应用示范”等重大科技项目。集聚企业创新要素,综合采取“揭榜挂帅”“择优(定向)委托”等方式,积极探索“业主制”“主审制”“军令状”等新兴组织模式,发挥高校院所在科学研究、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优势,开展产学研持续深度合作,解决“卡脖子”难题。

营造高水平创新生态。合作共建高校院所平台,深化与中科大、南工大、南农大等高校院所的紧密型合作,联合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培育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谋划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米”和“最后一公里”,为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开展校(企、事业)单位产学研合作项目。持续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聚焦产业链头部企业,针对科技企业的成长特点和阶段需求,推动针对性、个性化培育扶持政策,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科技企业发展格局。

建立高效能创新体系。深化区域科技合作,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推进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双创券”作用,借力长三角优质科技服务资源,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加大创新体系、政策宣传,让科技中小企业低成本获取创新资源;筹划好科交会、双创汇、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活动。用好金融源头活水,充分发挥科技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持续深化与科技企业、高端风投创投等金融机构的联动合作,完善以“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产品和引导政策,打造符合科技企业成长特点的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链条。培育壮大未来产业,面向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组织企业开展攻关,加快形成科技成果。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现有未来产业创新平台作用,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育;聚焦人工智能等特色场景,挖掘、开放更多场景应用机会,吸引创新创业团队来滁州开展首用首试,转化落地新项目,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周成东表示,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百亿元,新增省级创新平台20家以上,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及增量均保持全省前三,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个,备案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

2025-02-21 全媒体记者马晨晨 ——访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成东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7348.html 1 3 推动科产融合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