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在滁期间,欣赏琅琊山美景时创作的《八绝诗》,上承唐李幼卿的《八咏》,下启欧阳修的《琅琊山六题》,语言简雅古朴,内容富有哲思,是山水诗歌的佳作。历经千年,“八绝”之景多已湮灭。为此,我们通过文献史料,结合实地考察,对“八绝”古迹进行了考证:
庶子泉:为李幼卿与僧人法琛于唐大历六年琅琊寺建寺时发现,因李幼卿以太子右庶子领滁州职务,故命名为“庶子泉”。据《登琅琊山漫兴二首》记载“嘉靖三十二年南京太仆寺卿郑大同书‘濯缨’二字镌刻于庶子泉上”,因此今濯缨泉,便是庶子泉。
阳冰篆:唐代篆书大家李阳冰为庶子泉题写《庶子泉铭》,即为“阳冰篆”。明初宋濂《游琅琊山记》记载庶子泉尚存而阳冰篆已泯灭不可见;据《全唐文》收录的《庶子泉铭》记载,阳冰篆应在庶子泉(今濯缨泉)附近崖壁上。
垂藤盖:其位置由王禹偁诗句“古藤何樛蟠,低荫庶子泉”可知,应在庶子泉上。今已不存。
明月溪:据[万历]《滁阳志》记载,明月溪在寺内“童行堂下,流入琅琊溪”。对照《南滁汇景编》的琅琊寺图,其上绘有溪流汇入山下琅琊溪,该溪水应是明月溪。现场踏勘发现明月溪在寺内部分已不可求,而今古登山道旁有山泉流出汇入琅琊溪,应是明月溪故迹。
白龙泉:[万历]《滁阳志》记载白龙泉在琅琊山开化寺佛殿前。2000年左右琅琊寺重修时在今大雄宝殿南侧发现有“白龙泉”摩崖,虽被掩埋但痕迹尚存,此应为白龙泉故遗。
清风亭:位于庶子泉西石屏路边,为民国九年僧达修重建。亭后山岩为宋代摩崖集中区域,内有两块“清风亭”题刻,分别落款“淳熙辛丑中秋”和“永嘉郡”。故此地为古清风亭旧址。
归云洞:现位于琅琊寺后山西侧山坡上、清风亭西、石屏路旁,洞门头有“归云洞”题刻,另署“双溪”二字,推测为明代南京太仆寺卿杭淮所题。
望日台:据王禹偁《八绝诗之望日台》、韦骧《三十二咏之望日台》,望日台唐代已有。[万历]《滁阳志》记载了琅琊寺附近“会峰亭、望日亭、日观亭”等古亭名,可推测明代望日亭已取代了望日台。根据[崇祯]《南滁汇景编》中祝孟献《望日亭》“翘首东峰上,清风晓尽开”句、无名氏《望日亭》“东面双峰上,时看云气生”句,望日亭(望日台)应在琅琊东峰山顶。琅琊东峰为今琅琊寺东侧山峰,唐李幼卿、宋蒋之奇曾在此留下摩崖石刻。
通过上文初步考证,“八绝”景位置已基本知晓,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琅琊山的人文之美。
文史爱好者,滁州市琅琊区扬子街道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