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第A06版:副刊

王禹偁与滁州

一、王禹偁与滁州郡政

王禹偁与滁州结缘是在宋太宗至道元年(995),这年四月间,他因太祖宋皇后丧礼规制之事开罪于宋太宗,被谪为滁州知州,五月二十三日,离开京城赴滁州任。

在滁期间,王禹偁认为郡守的本分在于急民所急,治郡的根本方法在于因民顺俗、宽简郡政,应为苦于吏役的百姓鼓呼。欧阳修继承王禹偁当年宽简治郡的方法,公余之暇,他徜徉于琅琊山的青山与秀水之中,陶然忘我,饮少辄醉,于是给自己取号为“醉翁”,并在滁州作《醉翁亭记》。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治滁有声的“文章太守”,在琅琊山修建了“二贤堂”。

二、王禹偁与琅琊秀色

滁州有秀丽的山水景色,与当年贬谪到商州一样,王禹偁一到滁州,就翻阅唐朝时留下来的《图经》,寻找滁州的山川胜景。王禹偁《八绝诗》描写的是琅琊山上庶子泉、白龙泉、明月溪、清风亭、望日台、归云洞、阳冰篆和垂藤盖等八处景点。

这些当年的景点,在王禹偁前去寻访的时候就已经半数不在。然而琅琊山的秀色却没有随这些胜景的消失而减损分毫。王禹偁有感于唐朝诸贤游琅琊山却没有诗章留下的遗憾,遂将上面的《八绝诗》刻在寺中山石之上。只是随着岁月的流失,王禹偁的石刻《八绝诗》今天也已寻觅不见。

三、王禹偁与淮上论文

王禹偁在滁州所做的最大一件事情就是继续奖掖后进,提倡古文。王禹偁早有文名,多年担任制诰,又曾是当朝翰林,在士林之间有知人之名。所以,这次贬官来滁,文人学子纷纷来投。这些四方慕名而来的文人,聚集在滁州,朝夕论文,以至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卸却朝廷冗务,谪守淮上小郡,王禹偁也有了更多的空闲和这些士子们进行深入交流,细致探讨。所以,王禹偁很多与文士们的交往以及往来书信、序文都完成于此时。如《答张扶书》《再答张扶书》《答黄宗旦书》《答郑褒书》《送江翌黄序》等。这些书和序成为表述王禹偁古文观念的重要材料。

王禹偁在滁州的一段时光,在他的人生中是充满意义的。尤其是他在淮上对士子们古文写作的指导,是宋代古文运动中不容忽视的一笔。他很多重要的古文主张都是在此时提出来的。比如,古文应该是用来“传道而明心”的,应该是“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等。

潘守皎

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教授

2024-11-14 一、王禹偁与滁州郡政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2779.html 1 3 王禹偁与滁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