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强化“闭环思维” 精细做好党校教学保障工作

陈宏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擘画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宏伟蓝图,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任务,引领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必须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滁州市委党校作为培养基层党政干部的主阵地,旨在为党的事业注入新鲜血液,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推进现代化新滁州建设。党校教学保障工作者要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围绕教学服务保障工作,强化“闭环思维”,在硬件、软件、管理、能力等关键环节上着力,更好为奉献者奉献、为服务者服务。

一、着力抓硬件提升强基础,完善教学设施

基础不牢,诸事难成。基础设施是党校办学之基,针对现有教学设施设备与现代化教学培训实际需要不匹配、校园绿化建设与“绿色校园”创建要求不匹配等问题,滁州市委党校强化责任担当,以“如芒在背”的警醒状态、“时不我待”的高度自觉,坚持高标准定位,着力把党校打造成静心求学、助力赋能的场所。一是现有设施提质增效。近年来,投资177.54万元改造图书馆,打造多功能阅读空间,新购图书近1万册,藏书量达到5.3万册,有效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培训需求;2024年上半年,投资19.6万元规范整治校园环境,着力打造“四季有花开”的绿色校园;2024年8月至9月,投资约139万元对校园道路进行维修改造,改造雨水及污水管网,努力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二是智能设施持续完善。以智慧校园平台建设为核心,投资77.2万元,建设完善全光网、智慧平台、4间精品课录播教室、2间多功能教室等设施设备,打造“智慧+服务”应用场景;建设业务数据推送到门禁、电子班牌、宿管等智能终端,实现校内出入、住宿、考勤、就餐、图书借阅等校园活动一卡(刷脸)办理,成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节约型学校。三是共享设施优势叠加。发挥市廉政教育中心、党史馆、档案馆、体育馆等场所与党校相邻的优势,通过积极协调,达成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叠加,满足党校教育培训的需要。

二、着力抓软件赋能强内涵,优化教学环境

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强化文化建设。按照“需求牵引、放眼前沿、立足可行、有利发展”的思路,以“如坐针毡”的紧迫心态、“寝食难安”的进取意识,丰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全方位优化教学环境。一是营造文化氛围。建设“三力”广场、“信念”广场、“四铁”广场,打造“研几”文化长廊,设置4个教学楼电子班牌,作为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党校办学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擦亮“党校姓党”底色。以阅读空间为基础,在图书馆一楼建设以数字资源厅为主体的校史馆,通过数字大屏与AR互动桌、全民阅读机、瀑布流和党建学习机,一体化呈现党校人不懈奋斗的办学历程,弘扬党校优良传统。二是强化红色体验。建设以“党在我心”为心、“建党精神”为核、“星火历程”为带的红色体验主题公园,占地6500平方米,集党性教育、体育锻炼等多功能于一体,为学员打造身临其境的“室外课堂”,营造“室内是讲堂、校园有现场”的学习氛围,时刻引导学员牢记初心使命,常修为政之德,弘扬清风正气。三是运用信息化教学。通过实施信息发布、视频教学、课程录播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党校”整体方案,实现了培训课程实时直播、自动录制、存储管理等功能,达到了“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系统稳定、指挥高效”的目标,以信息化能力促进办学水平提升,起到了软件赋能的效果。

三、着力抓管理升级强机制,规范教学秩序

围绕党校运行管理工作,滁州市委党校专题研究并提出队伍专业化、服务精细化、管理规范化,以“如火燎原”的战斗姿态、“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健全完善党校管理机制,适应新时代办学治校需求。一是创新模式增活力。采取“购买服务+市场运营”模式,由财政出资购买服务保障办学;市场化运营食宿保障,在优先满足办学食宿需求的前提下,以租赁方式承接公务活动,实行市场化运作,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既节约行政成本,又实现互利双赢。二是健全机制保质量。建立服务项目综合评价机制,通过完善工作制度,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全过程巡检,从征询意见到梳理问题、整改提升、信息反馈形成工作闭环,确保服务质量。三是数字管控促提升。主动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后勤保障人员注重学员个人体验情况,积极改革后勤管理方式,引用建筑设备能耗监测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校园节能降耗情况,打造低碳、环保、节约型校园,将后勤保障人员从日常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拿出更多精力思考谋划如何提升党校的保障服务工作水平。

四、着力抓能力建设强素质,精准教学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滁州市委党校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按照“培训什么保障什么”的总体思路,围绕基础设施、应急保障、贴心服务等内容,结合培训主体的职级层次、年龄结构等因素,以“如履薄冰”的工作常态、“自我加压”的实际行动,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培训保障精准度。一是注重增强标准化意识。只有将标准化意识融入日常教学保障工作,才能形成长效。在内部管理上,注重营造“由内而外”的标准化大环境,通过专题培训、岗位历练、交流互鉴、在职自学等多种方式,实现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的综合提升,有效保证了教学保障工作专业化水平。二是练就干事创业的真本领。躬身入局、担当作为,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职负其责,努力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通过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在工作中总结反思,沉下心来学业务,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绝不满足于用老办法解决问题,避免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困境,以在教学保障中攻坚克难的成效,创造学员满意的实绩。三是勇于改革、干在当下。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做好教学保障工作,必须勇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用灵活的思维,积极探索创新。坚持“学与干”并重、“查与改”贯通、“建与治”结合,深入分析问题和不足,找准“硬骨头”“拦路虎”,聚焦重点、明确方向,扎实推动、攻坚克难,不断提高建设“红色学府 一流党校”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党校)

2024-11-1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2764.html 1 3 强化“闭环思维” 精细做好党校教学保障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