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根林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边远的维利亚村,今天这儿属于乌克兰。他像许多苦难少年一样,家境贫寒,只能站在学校的窗外偷听老师上课。好在他天资聪颖,老师识才,让他插班听课,有一学期,他的各门功课全部满分,震惊了整个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这位十岁的天才少年辍学,只能靠帮人看书摊来换取零星的读书机会。他十四岁参加苏俄红军,十五岁受到嘉奖。但因为不满十六周岁,部队不能给予他军籍登记。
1920年8月19日,奥斯特洛夫斯基纵马疾驰,被炮弹爆炸的巨大气浪掀翻。坠落时,他后背直接砸地,当即失去知觉。待苏醒过来,他又翻身上马投入战斗。又一发炮弹在他近旁爆炸,多块弹片飞进他的头部和腹部,战马当场毙命。奥斯特洛夫斯基昏迷了13天才苏醒过来,那时他躺在基辅的医院里。
不能再上前线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上了工地,他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棉靴湿透了塞把草,衣服扯破了绑根绳,肚子饥渴了吃口雪。身体出现的异常他全然不觉,直到突然栽倒在地……他被送回老家休养。母亲看到儿子的身躯犹如一具木乃伊,心痛得晕了过去。用遍母亲寻来的草药和土方,他的身体才略有好转。
阴雨连绵不绝,第聂伯河水暴涨,大批原木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奥斯特洛夫斯基赶去抢运原木,丝毫不顾冰凉的泥浆和河水对自己身体的侵害。结果,原木抢运成功,他再一次病倒了。母亲以伤退军人名义,带他辗转哈尔科夫等地多家医院求医问药,但皆因提供不了军人证明材料而饱受冷落、嘲讽和推诿,以致延误了救治时机。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以为自己就是钢铁,但他没有想到即使是钢铁,淋透风雨、过度疲劳也会锈蚀断裂。两年多时间三次严重伤病,终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困卧病榻,不能上战场也不能上工地,奥斯特洛夫斯基决定拿起笔。他让家人把铅笔削好,全部插进床边粗重的茶杯托里,自己一支支抽取使用。他写满一页纸就丢到地上,待家人有空时捡起来誊录。因为难以辨认纸上的字格线,文字常常写得字码字行叠行。他让家人找来硬纸板,割出一条条空格,配合夹子,摸索着写字。令人心酸的是,他严重僵化的双腿呈弯曲状,这种畸形恰好让他“斜放”镂空的写字板。后来,他连笔也抽不出拿不住了,只能口述由家人笔录。就这样,历时三年才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小说全稿最后一个字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大吼一声:“我这头犟驴,总算把活儿干完了!”“犟驴”是母亲对他的爱称。
1936年12月22日晚上,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昏睡中离世,时年32岁。
在钢铁战士的流金岁月里,三位女性给了他太阳一样的光明和温暖。这便是他的母亲,他的女友,他的爱人。
母亲奥里加养育他、救治他、惜护他,倾尽天下所有善良慈爱。柳茜是奥斯特洛夫斯主治医生的女儿,医者仁心,在确知药物无效的情况下,主治医生请女儿走进了病人的房间,柳茜像金色的阳光,扫除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死气沉沉,心灰意冷。从此,十三年的恋情给了他生存的精神力量。在车站与柳茜告别时,他深情地说:“在最艰难的时日,我会想起你。”柳茜是书中冬妮亚的原型人物。
奥斯特洛夫斯基必须要到温暖的地方疗养,母亲奥里加想到了她同村好姐妹留保芙就嫁在南部新罗西克斯。留保芙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闺蜜奥里加的所有请求。她家房子狭小,奥斯特洛夫斯基只能住在她二女儿赖莎的房间里,中间用柜子竖起了一道隔墙。
“新社会不需要一脸冷漠的旁观者或满怀同情的捧场者。它需要的是热情洋溢的参与者。别做人类幸福大厦建设的消极目睹者,也别打算偷偷摸摸地从边门溜进已建成的大厦。让我们的双手沾满混凝土吧,要不然,置身于并非亲手建成的大厦里,我们将会感到寒冷和愧疚……”无限的正能量温暖了赖莎的心,他们成了一家人。我国出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赖莎欣然提笔写序《致民主中国的青年》。此后,她独立完成了《永恒的爱》。
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前曾经对赖莎说:“如果我不是病了,我一定骑着战马,挥舞着雪亮的马刀,像疾风一样奔向中国,支援自己的阶级兄弟。”今年是他诞辰120周年。这段话让我无比感动,因此我必须要写写这位钢铁战士。
四十多年前,一位农村孩子对他挑担进城卖粮的父亲说:“爸爸,你到新华书店给我买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么小,学炼钢干什么?”父亲虽然心生疑惑,还是去了书店,但过于劳累的父亲忘了书的名称。他只好问:“有没有炼钢的书?”“有许多炼钢的书,你要的是哪一种?”“就是什么司机写的?”“司机写炼钢的书?”“司机的名字很长,好像是外国人。”女店员恍然大悟,拿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同时自言自语地说:“这不是炼钢的书,是炼人的书。”这看似笑话的一段对话,其实蕴含着很深的道理。
锤炼人的意志品格比炼钢还重要,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单位:全椒县教体局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