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柏
那年,我离开村子,到十公里外的集镇上读初中。虽说十公里,其实对于家里买不起自行车的我来说,想回趟家可真不容易。学校和家隔了好几座山头,翻山越岭走起来,我得花上一整天,腰酸背痛,脚掌会磨出好几个水泡。
小小年纪,我第一次离开家门,住在学校。刚开始的那几天,我一点都不适应。夜深人静时,我辗转反侧,失眠想家、想父母、想村庄上的小伙伴。班主任张志良老师站在教室外,隔窗发现我上课时眼皮打架,就把我喊出教室,仔细问我原因。
听我说想家,张老师和蔼地笑笑说:“刚离家的孩子免不了想家。我当年和你一样,不过,我走得可比你远多了。但我很快就调整了心态。我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是奔着求学的。于是,我专门想出了一套好办法,让自己再没时间胡思乱想。”
我很好奇地望着张老师。还没等我问,他就说:“现在,我把妙招传授给你。”我点点头,他哈哈一笑,“我的妙招很简单,用心专一,心无旁骛,好好学习。”
转眼到了中秋,很多同学回家了。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躺在宿舍里,平常觉得很窄小又喧嚣的宿舍,一下子变得宽敞起来,静谧得有点吓人。透过窗户,我望着天空圆圆的月亮,又一次想念近在咫尺的家乡。淡淡的忧伤涌上心头,我鼻子一酸,泪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突然,传来敲门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响亮。我擦了擦泪水,下了床,打开门,是个不认识的中年妇女。她乐呵呵地问我是不是叫蒋小柏,我点头。然后,她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张老师的家属,笑着让我叫她张师母。
张师母搓着手,温暖地笑着说:“你瞧,我正在家里包饺子,太缺人手了。你们张老师不会包饺子,让我来请你帮忙。”
没心没肺的我想都没想,跟在张师母身后,屁颠屁颠去了她家。到了一看,桌子上只剩下不到20个饺皮了。张老师见了我,忙招呼我坐下:“来,咱们一起包饺子。”
他年幼的小女儿见了我,怯生生地问道:“姐姐,你也会包饺子吗?”我点头。张师母笑了,“花花,你的姐姐可会包饺子啦。你想不想跟她学呀?”
花花很认真地点点头,头上的两只羊角辫晃动着,像个小精灵。她赶紧跑去厨房洗了小手,贴到我身边,让我教她包饺子。我心里刚生出的陌生感顿时消失于无形。望着花花满头满脸都是面粉,我噗嗤一笑。她去瞧了瞧镜子,也咯咯笑起来。
饭很快做好了。张老师取出一瓶酒,笑着对我说:“学生可不能喝酒。我就自斟自饮了。”师母边笑着让他少喝点,边忙着给我夹菜。没想到花花还挺会劝:“姐姐姐姐多吃菜,学习成绩才不赖。”一句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那是我生命中一个非常温暖的中秋节。从那以后,除了春节回家,遇到节日,张老师总会提醒师母来叫我,去他家一起过节。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如今,年近半百的我也在这个小镇上教书。张老师已退休多年,去了他在外地工作的大儿子家。望着中秋明月,我再一次默默祝愿,希望张老师一家健康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