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4日
第A03版:健 康

预防脑卒中,从你我做起!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电子屏幕的光芒几乎无时无刻不照亮着我们的双眼,而这份繁华背后,却悄然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杀手——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占60%-70%。它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瞬间打破生活的宁静,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脑卒中的神秘面纱,了解它的发病症状、原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共同预防这一健康危机。

脑卒中:无声的威胁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三大致死疾病。脑卒中也是成人重要的致残疾病,约2/3幸存者遗留有不同程度残疾。全世界每6个人在一生中就有1个人患有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脑卒中;每6分钟就有1个人因脑卒中而永久致残。名人伟人也逃不过脑卒中的灾难,细数那些患过脑卒中的名人:如列宁、撒切尔夫人、丘吉尔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血管疾病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

发病症状,不容忽视

脑卒中的发病往往急骤而凶猛,但并非无迹可寻。早期识别及重视和正确的处理直接决定患者预后。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晕、头痛,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或无法理解他人言语,视力模糊甚至失明,以及不明原因的跌倒等。这些症状如同身体发出的紧急求救信号,一旦发现,应立即就医,争取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每个人都应牢记并重视“时间就是大脑”。大脑很娇贵,如果缺氧超过6分钟,脑细胞就会死亡,很难恢复。救治越及时,治疗效果越好。如果出现疑似脑卒中,请立即致电120,并送往有条件的医院。“中风120”口诀:“1”是看1张脸,不对称,嘴巴歪;“2”是查2只胳膊,单侧无力,抬不起来;“0”是聆听说话,口齿不清。切记不能耽误宝贵的3小时内溶栓或取栓时机及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

发病原理,深入浅出

脑卒中的发生,归根结底是脑血管出了问题。要么是血管老化、硬化,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要么是血管壁破裂,血液溢出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这些变化,有不可干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种族)和可干预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血脂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饮食与运动,吸烟与饮酒、肥胖等)。因此重视脑血管病一级预防(首次脑血管病发病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尽量不发生或延缓脑血管病发生)和二级预防(再次脑血管病发生,平时药物维持,继续控制危险因素)刻不容缓。

预防方法,你我共行

1.健康饮食: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饮水,尤其要预防出汗过多导致血液凝缩而致脑卒中。保持营养均衡。让餐桌成为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2.适量运动:成年人每周至少有5天进行30-4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运动,是预防疾病的最佳良药。中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3.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温床,包括脑卒中。保持合理体重,让身体更加轻盈健康。

4.戒烟戒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加速动脉硬化;饮酒也会使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的风险。远离烟酒,拥抱健康生活。

5.定期体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尤其房颤及半卵圆未闭)、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贫血、避孕药等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定期监测并控制这些指标至关重要。早发现、早治疗,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一些认识误区,如每年输两次液,能预防中风;血压正常或者偏低就不会得中风;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中风、瘦人不会得中风;中风后治疗1个月就会好;听信广告宣传,迷信高价药、特效药,保健品可以软化血管、降胆固醇等。

6.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也是脑卒中的诱因之一。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和滋养。

强调预防,刻不容缓

预防脑卒中,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更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并肩,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共同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让我们用行动诠释“预防脑卒中,从你我做起”的深刻内涵,共同守护生命的绿洲!

(来安县人民医院 房文菊)

2024-09-0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8976.html 1 3 预防脑卒中,从你我做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