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4日
第A03版:健 康

如何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

“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手和脚‘拴’起来?”“生病本来就很难受了,为什么还不能自由活动?”我们在重症监护室里经常可以看见患者的双手被分别绑在床边两侧,家属很多时候不能理解,困惑于为何要如此做。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保护性约束?

当遇到情绪激动或行为紊乱的患者时,医护人员可能会采用保护性约束的方法,这并不是简单地用约束带将患者“绑在床上”,而是在医疗过程中用约束工具适当限制患者自伤、伤人、治疗不合作等行为,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顺利进行。保护性约束并非是侵犯了患者的权益,而是基于医疗专业性的关怀和保护。这也是“保护性约束”名称的由来。

二、什么是约束带?

约束带是一种用于限制患者身体活动的工具,通常由柔软、舒适的材料制成,并配有可调节的扣带或搭扣,使用时,将约束带置于关节处,被约束部位衬棉垫,松紧适宜,对约束带上的搭扣后将带子系于床沿,能够确保在限制患者活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不适。根据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肩部约束带、手肘约束带、约束手套及膝部约束带等。

三、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1.防止自伤和他伤

ICU患者可能因为身体虚弱、意识不清或其他身体限制而容易摔倒或从床上滑落。保护性约束可以限制患者的行动范围,防止他们意外离开床椅或跌倒。其次,保护性约束可以限制昏迷、意识障碍、躁动患者的肢体活动,防止因不受控制的动作进行自我伤害或他伤,如撞击床栏、抓伤自己等,约束带可以减少这些危险行为的发生,保护患者免受进一步的伤害。

2.提高患者管路的安全

ICU患者往往身上连接着各种管道,患者需要依赖这些管道来维持生命和接受治疗,如气管插管、输液通道、鼻胃管、引流管等。然而,有些患者可能在意识不清或躁动状态时,会无意识地拉扯这些管道,导致管道脱出、出血、感染、治疗中断,甚至危及生命。而约束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患者的手部和躯干的运动,减少意外拔管和导管移位的风险。

3.避免患者对医疗行为进行干扰

在进行某些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如伤口换药、翻身等,患者的躁动可能会影响操作的顺利进行。约束带可以使患者暂时保持相对稳定的体位,有助于提高医疗操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保护性约束如何正确实施?

1.评估必要性

ICU保护性约束的选择和应用应尽可能地最少化。在使用约束带前,医护人员会评估患者的病情病史,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意识状态等。

2.患者和家属的参与

针对ICU患者需要接受保护性约束的相关事宜,应提前向患者与家属说明,不仅要使他们明白接受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也要让其知晓可能存在的风险,听取患者与家属的意见,对相关措施在合理范围内可予以改善和优化,尽量满足患者与家属的需求,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与人格尊严。

3.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

根据患者的各种管路类型、体位要求及患者意识状态选择约束工具及方法,确保约束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避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

4.正确固定约束带

在保证患者卧位舒适的同时,约束带的固定位置要恰当,尽量避开输液部位、手术切口和皮肤破损处,也要保持约束肢体的功能体位及一定的活动度,避免人为造成的关节功能损伤、退化。约束时也不能过紧或过松,松紧度以容纳1-2横指为宜,过紧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肿胀,过松则无法达到约束的效果。

5.密切观察和护理

约束带直接接触到患者的皮肤,因此在使用约束带期间,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血液循环、肢体活动度以及约束带的松紧程度并及时调整,防止出现压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同时,ICU患者本身由于疾病程度较重,治疗周期较长容易产生严重的负面心理。增加保护性约束以后更会导致患者负面情绪加重,所以在为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期间,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提供适当的物理和情绪支持,包括定期放松约束、提供疼痛管理和心理护理等,使患者的负面情绪能够得以排解,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信心。

五、何时解除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病情,明确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保护性约束。可考虑解除保护性约束的情况包括:患者意识状态、关节及肢体的活动是否受限、安静的程度和时间、对特殊管路的认识以及对病情的认知情况。通过综合的评估患者的配合和认知程度后,无特殊情况即可考虑解除保护性约束。

总的来说,约束带是一种在特定情况下保障患者安全的有效措施。医护人员会在遵循伦理和法律原则的基础上,合理、谨慎地使用约束带,并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关怀和照顾。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邓忠玲)

2024-09-0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8977.html 1 3 如何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