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剑锋
有人说:思维定式是一种保守,是一种守旧、顽固、不求改进的势力,有时甚至就是开展工作、推动改革创新的巨大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式的束缚,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字面意思上看,思维定式,是指人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倾向于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念,采取一种固有的思维和方法。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式,往往会使人陷入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窠臼,进而强化路径依赖,难以灵活地探索其他可能性,阻碍问题解决和事业发展。打破思维定式,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立足当前谋长远的需要。
只有打破思维定式,才能正确思维,正确决策,正确做事。然而,有一种可怕现象,就是一方面打破了旧的思维定式,一方面又固守新的思维定式。我们的改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开始时,我们尚可“摸着石头过河”;后来水深了,石头没有了,还过不过河?回答是肯定的。有道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就是面前是激流险滩,这个河我们也要过。于是,改革不断向前走。既然改革是一种探索,难免会有些事情越改越好,有些事情有不尽人意之处,这原本是很正常。只要出于公心,只要没有私利,改对的坚持下去,改错的改过来就是了。
人有一个弱点,谁也不会证明自己有错误。对于有的改革改错了,就有人坚持自己没错的“思维定式”,千方百计掩盖自己的错误,千方百计证明自己正确,导致错误一直“飞”。衡量改革正确与否的标准,有群众说,这要看是不是符合群众利益,是不是让群众受益,是不是有利于长远发展;如果不是这样,就要及时纠正过来,避免犯更大的错误,造成更大的损失。这是破除思维定式束缚的本意,而不是要求改革必须正确,改革不能犯错误,改错了还要继续改下去。旧的思维定式被打破,又形成新的思维定式,这件事同样可怕,甚至更可怕。
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改革中的失误,也是在“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式的束缚”。这在改革走过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尤为重要;有些改革,可能当初,效果不错,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随着对于改革的再认识,我们发现有些改革可能存在瑕疵。修正瑕疵,改正错误,也需要打破不能说改革有失误的思维定式,实践、时间和事实证明,如果改革出现瑕疵、失误,及时纠正过来,也是改革的本意,也是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式束缚的题中之义。
革别人的命易,革自己的命难。这是自我革命的难点,越是难点越需要勇于突破,才能证明我们的无私,才能证明我们是从改革出发,才能证明我们是从人民利益和长远发展视角推进改革。不能及时纠正改革中的失误,甚至对已知错误也遮遮掩掩,将会为此交出高额的学费,也将证明你的自私和狭隘。就算是改革中形成的思维定式,有瑕疵,有缺陷,也要及时纠正。有一个《司马光警枕励志》故事,告诉你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对进步多重要。
司马光原本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没少受先生责罚和同伴嘲笑,在先生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毛病。为早早起床,他睡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写出《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今天不同于昨天,现在不同于过去。形势变化了,任务升级了,就要随机应变,如果还按照既有思维定式行事,就是奉行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用老思路、老办法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将导致被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勇气破除新的思维定式,也是改革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