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
第A06版:专版

以四个服务为引领 推动科技强市建设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成东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围绕“学党纪、强作风、提能力”展开大讨论,科技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深入企业开展专项调研,深化落实服务群众、服务人才、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四个服务”,持续推进科技强市建设,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提供科技支撑。

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出实招。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壮大科技企业队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深入实施“双倍增两清零”行动,壮大科技企业集群。2024年,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400家;发掘培育科技领军(培育)企业、独角兽(潜在)企业超6家。二是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人才、平台、仪器、资金、奖励等创新资源向企业倾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出题者”“组织者”“阅卷人”,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抓好重大科技成果提名省科技奖,2024年度拟提名省科技奖不少于30项。三是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坚持“谁能干就让谁干”的原则,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聚焦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转化,实施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支持光智科技“高功率氮化镓蓝光激光器及装备的全链条国产化开发”和凤阳县“高纯石英砂提纯技术”申报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谋实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建平台。紧扣“八大产业”,聚焦“新三样”,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等共同建设省产业创新研究院,提升企业源头创新能力。重点支持安徽科技学院、凤阳县等创建省产业创新研究院。2024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0家以上;新认定市企业研发中心20家以上。二是依托高校院所强平台。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等研发平台。重点推进南京大学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长研究院、“工大智谷”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组织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备案,全年备案100项以上。三是优化创新政策扶平台。学习借鉴沪苏浙等地区经验做法,优化我市创新平台支持政策,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创建一批重点实验室。重点推进列入省培育计划的5家实验室创建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组织全柴动力股份公司开展省重点实验室重组。

在科技人才引育上下实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一是提升人才引进质量。提升省级院士工作站品牌,以企业为主体,支持用人单位柔性引进更多国内外院士及其团队;新建院士工作站3家以上。贯彻落实江淮英才培养计划,加大国家级领军人才培育力度,力争获批国家级领军人才1至2人。二是创新人才培育方式。树立“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理念,把优秀科技人才放到重大科技攻坚项目中和重要科研岗位上去历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有效推动“科技副总”选派推荐工作,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培养实用人才。持续参加科大商学院“千人特训营”培训,重点面向企业培训不少于20名科技产业组织人才。三是扶持人才创新创业。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政策,用好市天使投资基金、成果转化基金、产业创新基金,加大团队招引支持力度,积极做好跟踪服务,让高层次人才团队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落实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行动,借助“科技招商”“高校院所对接会”等渠道,力争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个以上。

2024-07-05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5774.html 1 3 以四个服务为引领 推动科技强市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