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第A06版:专版

小岗村“大包干”改革的现实意义

滁州市委党校 曾芙蓉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46年前肇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极大程度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活了农民发展的意识和内生动力。小岗村的改革轨迹,其实质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

小岗村“大包干”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其根本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改革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小岗村“大包干”最初虽是由农民自发所产生,但它最终能够从基层实践上升为全国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是离不开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与深化。

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同志就农村政策问题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他指出:“‘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同志的讲话肯定了小岗村的“大包干”,为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键在党的坚强领导”。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实事求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一切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小岗村“大包干”正是基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前提,才取得了成功。在推行“大包干”期间,小岗人解放思想、敢于“贴着身家性命干”。凤阳县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安排农业生产时,充分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本着“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宜粮则粮,宜油则油”的生产理念,在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便取得了农业生产的大丰收,结束了20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当前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做好党和国家事业的各方面工作,更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是核心动力

改革不仅是顶层设计,还要与基层的首创精神相结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正是意识到了群众创造的伟大力量,党和政府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维护和发扬好群众的首创精神。从“75号文件”允许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实行包产到户,到连续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历史经验表明,群众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群体,只有支持和鼓励群众积极探索,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才能够推动农业和农村的良性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首要力量,要想推动改革、加快发展,就要让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创新,充分借鉴他们的智慧和实践经验。

四、基层干部的担当意识是保障

小岗村“大包干”改革离不开中央决策的总揽全局,离不开群众的首创精神,同时也离不开地方各级党委、各级干部对群众创造的尊重和支持,小岗村“大包干”实践中就涌现了一大批勇于担当的基层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群众看我们党,首先就看基层干部……归结起来,基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的担当和创新精神是农村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问题复杂,矛盾凸显。基层干部只有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才能推动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多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024-04-25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12108.html 1 3 小岗村“大包干”改革的现实意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