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推进滁州生态文明建设

孙信文

滁州市提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滁州”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回归文明的本义,着力从物质、制度、文化和行动四个维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具体部署,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滁州的实践,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滁州建设。

一、统筹产业结构调整,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激励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依托工业园区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新增长极。二是以绿色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绿色发展全覆盖到新型农业主体与分散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绿色农业服务,全过程减少农业污染。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科技体系,为绿色农业提供先进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旅游业,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已有的循环经济园区的示范效应,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园区,鼓励引导相关企业在园区聚集,形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完善生态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生态制度。要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针对生态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着力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二是强化制度执行力。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执行的配套措施,增强制度的耦合性,使各项制度相互衔接。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抓牢基层基础工作,确保环境治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提出的督察意见,强化责任,全面整改。三是构建高效的监督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系统,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拓宽监督体系的覆盖广度,创新监督方式,强化监督考核及责任追究,真正做到违法必究。

三、培育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意识

一是提升公众认知度。要深刻阐释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蕴,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二是提升公众的满意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切,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美化公共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供更多绿色产品,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进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情感。三是提升公众的参与度。要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激发群众生态环保的主体意识,提高公众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建设生态文明的意志,动员群众积极投身美丽滁州建设。

四、推进协同治理,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一是主体协同。生态文明建设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特别要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统筹各方、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主体协同还需要部门协同、区域协同,建设美丽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生态文明,滁州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二是方法协同。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社会机制即公众的参与作用,有为的政府、有效的市场和广泛的群众协同发力,才能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任务。三是过程协同。要牢固树立全过程治理,特别是源头治理的方法论。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系统论方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事后治理老路,打好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

(本文系2022—2023年度滁州市党校系统科研课题成果,编号:CZDXKT202204)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党校)

2023-12-1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04678.html 1 3 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推进滁州生态文明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