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套
军吴家在凤阳县考城正南,与考城一山之隔。那山叫大横山和小横山,两山之间形成一个山口,叫横山口。是古代合肥经怀远进京的官马大道。
我小时候知道军吴家,是听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家里天天都能听到从南山传来阵阵的号角声,听大人们说那就是军吴家的牛角号。
少年时,秋天到南山摘山枣,当爬到马山山顶往南望去,有一个村庄很特殊,黑压压的村庄树木周围能隐隐约约看到环村庄而建的石头围子。军吴家的石头围子在山南山北都很出名,虽然是在山上看到的,但心中有了直观的印象。
参加工作后,也许和军吴家有缘,我曾经先后三次到官塘乡工作过,与军吴家开始了近距离接触。20世纪70年代,我还在军吴家教了三年书,认识了许多乡亲。军吴家民风淳朴、勤劳善良,在军吴家工作期间,我和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
军吴家是一个有军户背景的村庄。村中居民基本是由单一的吴姓组成,只有极少外姓。据军吴家自述,他们的祖先是清初吴三桂的后裔充军发配到这个地方的,现已传十几代,人口过千。他们是否是吴三桂后裔充军来此屯田,不追其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个村庄吴姓是军户身份毋庸置疑。尤其是村庄带“军”字开头的,基本都是属于军户。
军户不受地方管辖,是由兵部管理。来到军吴家你会发现,这里处处充满了军户文化。上面提到的军吴家石头围子,就是一个明显的迹象。我们山南山北这么多村庄,没有一个村庄有军吴家这样规模、这样壮观的石头围子。军吴家在当地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村庄,只能算得上一个中等村庄,而它的石头围子是山南山北最大的。过去匪患猖獗,尤其大河西的武装土匪横行于淮河两岸,许多集镇和村庄深受其害,但是这些土匪经过军吴家时,看到如此壁垒森严的围子,都望而却步。
军吴家的围子设有东西南北四个围门,东门是主围门。东围门不是面向东开,而是在东围墙开了一个面向北的大围门。东围墙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错位,围门就开在这里,类似城门的瓮城,以便于瞭望与防御。而且圩子外面是宽阔的圩沟,形成水旱两道圩子。
军吴家也是山南山北唯一放官牛的村庄,早晨牛倌吹起牛角号,每家每户就把自家的牛“额上头”放出,牛自己来到大巷,成群结队沿着上山的官牛路到山上吃草。傍晚牛倌再次吹起下山的牛角号,牛又自动沿着山路回到庄子里,再由各家牵回家中。
军吴家的石匠也很出名,清代考城街上有钱人家的“趟子墙”都是军吴家石工修建的,据说军吴家石工是在军队施工中带回的石工技术。
我的老友吴绍泰先生是军吴家人,和他谈起军吴家军户话题时,他介绍说:“不光从围子和石工能看到我们的军户文化,就是一些生活细节也有和其他村庄所不同的地方。例如,我们家的大锄把和其他村庄都不一样,一般的大锄把是齐头的,而我们家的大锄把是尖头的,为什么是尖头的呢?就是一旦形势需要,就可以把锄头腾下来,在另一头安上红缨枪,就是武器。在清代,我们家的扁担也和其他村庄不一样,我们家的扁担两头都包有三角铁器,它既是扁担,也是随时可以作为武器使用的。”
军吴家作为军户的确有许多与周边村庄不一样的地方,不然怎么会带个“军”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