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锡生
我曾写过一篇随笔《无斋说斋》,文中曾写道:犹如画家希望有自己的画室,钢琴家希望有自己的琴房,乃至一个木匠师傅希望有自己的工作间,我这个业余时间喜欢写作的人,十分地渴望能有个“书斋”。
当年,我在写这篇短文时,还在职,属于自己的一两千余册书,随手堆放在杂物间的一角。几年后,我从岗位上退下来,在家休闲,喜欢写写画画,可没有书房,总觉得是一种缺憾。于是,在东厢房里摆下一张书桌,算是有了书房。
我的书房不大,十五平方左右,临窗一张书桌和一把座椅,后面靠壁放一个“顶天立地”的书柜,随意地排列着几十年来所购买的千余册书籍。
有一年春节,在北京高校任职的小儿回乡探亲,问我:“老爸,书房里的那些书,你都读过吗?”我承认,这些书有三分之一读得还算很认真,有三分之一只是随意浏览,剩下来的三分之一往往束之高阁。
我的居处临小街、傍古井,友人建议我的书房取名为“听泉斋”。这个名字很好!临小街可以醒目,傍古井可以洗心。小儿则认为:“这个斋名虽然高雅,但太易雷同。您老人家属马,可否以‘识途老马伴塞翁’之句,改为‘塞翁居’,这样岂不名符其实?”后来,也有文友帮我书房取了其他雅号,但几个名字都未曾叫响,我仍习惯叫“我的书房”。
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房,读书就成了我最惬意的事。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每晚九点,从白天的各种喧嚣中抽身而出,走进书房那一瞬间,我的世界就呈现出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的理想状态。柔和的灯光下,我会泡一杯绿茶,捧一本书而坐。虽然我没有煮茶之器,无法与古人一手捧书、一手煮茶相比,但有绿茶一杯也让我满足了。捧一杯绿茶,水汽如烟雾袅袅上升,将茶杯移近鼻尖,张开鼻翼深深呼吸,只觉得浓郁纯正的茶香沁人心脾,饮啜一口,草木的清香便在唇齿间荡起……我沐浴着文字的芳香和绿茶的清香,进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在网上看到一段话,觉得可引为知己,甚可概括读书的喜悦和收获:“真正的读书,须得你捧起完整漫长的字句,心无旁骛地走进作者设定的世界里,与千年前的古人对话,观别人的不可思议人生,去看山的尽头、洋流的尾巴隐着什么。花几个小时,去学别人用一辈子总结的经验和道理。世上只半日,书里过千年。合上书本,你已不再是几个小时前的你了,多奇妙。”
有朋友直言我的书房缺少一种氛围。朋友所说的氛围我当然很清楚,比如悬挂几幅名人字迹,再有几盆花草,感觉就不一样了。我不是那种追求完美的人,凡事能有一个大概就行了。何况我的书房,严格地说不是书房,而是一个饭厅,连着厨房。有这凑合的书房,能让我心神归一,悠然安静,沉默陶然,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