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0日
第A06版:教 育

赢得家长配合 班主任需用好这“三招”

□老 眼

学生教育离不开家校合作,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相较而言,一些家长尤其是问题学生的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需班主任掌握教育和沟通艺术,做到“三多三少”。

一 少报忧多报喜

父母爱孩子,期盼孩子发展进步、成人成才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愿。但不少家长并不懂得怎样爱孩子,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或简单粗暴、严厉苛刻,或溺爱放纵、百般护短,或失去信心、不管不问。问题学生家长收到的学校信息反馈多是孩子的问题、毛病,得到的正面肯定性信息不多,显得悲观郁闷,配合学校意愿不强。班主任应调整教育策略,切实做出改变。充分理解学生成长中的复杂性、多变性、可塑性,教育中眼睛不总盯着孩子的些许小毛病,允许学生犯错误;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长处和细微改变,学会接纳和欣赏赞美,体味孩子的可爱,给予尽可能多的正向激励,让孩子在赞誉声中逐渐成长。

要懂得家长心理,尽量满足需求。定期或经常向家长报送喜讯,如学习成绩的提高、意志品质的坚定、与人相处的和谐,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进步。眼见为实,需让家长切实看见孩子的变化,比如班级举行各项比赛、文艺演出、特长汇报之前,凡有参加的学生,可以安排专席,邀请其家长参加,请家长代表上台为孩子颁奖,让家长亲眼目睹孩子的成长进步,感受孩子的精彩,提振教育信心。家长在参与中感到了自豪和荣耀,在快乐满足中改变对孩子和学校的看法,进而主动配合老师,积极协同学校。一些原本很少过问孩子的家长也会有所改变,逐渐关心起孩子来。

二 少急性“宣召”多理性面谈

人都趋利避害,要面子和尊重。家长不希望老接“告状”电话,不愿被老师“宣召”约谈,害怕被责怪、奚落,遭遇“出气筒”式难堪。通常情况下,学生身上的一些小问题、小毛病,即使时有发生,班主任也无需约见家长。因为孩子在求学期间,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经常召见家长,是推卸责任,教育无能的表现。如果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召见家长,无疑会让家长心情烦躁,渐失耐心,导致简单粗暴对待孩子。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教师,厌烦家长,致使往后的教育难度更大。

学生有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需要向家长通报让家长知情,有时必须有监护人出面协调解决,班主任不能越俎代庖。此时,联系沟通方式也应尽可能少用电话,可以预约家长来校面谈,或登门家访。因为电话交谈往往简单粗糙,稍不注意就容易情绪激动而失控,没有坐下来面对面交流来得认真、诚恳、专注,利于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有时不妨尝试使用“笔谈式”沟通,因为写在纸面的东西往往字斟句酌,冷静理智,承载着更多的教育理性思考,容易被家长接受。

三 少批评指责多分析研讨

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往往有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归因家庭,对家长批评指责,颐指气使。提出孩子的问题,需要讲究表达方式。在充分肯定成绩,说出孩子身上的优点、长处的基础上委婉道出问题不足,亦即通俗的“七分优点三分不足”。这样做符合人的接受心理,易于家长接纳。同时,要真诚表明对孩子的关切和希冀,让家长感到老师不是来声讨和找麻烦的,而是诚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

当下,家校之间以“问题性合作”居多,学生不出事老师不联系家长,学生出了问题便召见家长,导致双向交流缺乏,彼此不对等,家长很被动。班主任可以逐步开展“探讨式”“交流式”合作,有计划地召开学情汇报会、家校交流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知道孩子在家的情况;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缺陷不足;分析一些问题的成因,寻找有效解决办法;引导家长自我反省,树立榜样,宽严适当,学会欣赏。对孩子的细微进步,家校共同激励,给予赞赏表扬;孩子出现问题,家校共同分析,进行教育劝导。通过家校合作共育,提高孩子是非分辨力、自我控制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滁州开放大学)

2023-02-10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5942.html 1 3 赢得家长配合 班主任需用好这“三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