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礼彬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要在就业、物价、社会保障、养老、医疗等方面兜牢民生底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从确保“粮袋子”“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到保障群众看病就医基本需求,从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到出台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滁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怀国之大者,既抓防疫,又抓民生,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惠民生、暖民心,兜住民生底线、保持民生温度,推动各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过去一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滁州多部门协调联动,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完成民生支出382.4亿元,扎实推进33项民生工程和10项“暖民心行动”,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171元、18792元,分别增长5.5%和8%,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高。在稳就业方面,多举措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强化稳增长与稳就业良性互动,率先开展“千企百校·智汇滁州”高校毕业生云招引活动,提供就业岗位9万余个,培养技能人才2.3万余人,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在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成城市、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427个。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以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为契机,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中小学14所,新增学位2.7万个,落实“双减”政策,33.32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持续打造天长医改升级版,带动市域全覆盖,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全省领先,817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满足群众就近“看得好病”的需求;全面推广中医院“银针行动”和智慧中药房建设,等等。
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防控能力提高,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拿出更多有温度、有实效的举措,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高效统筹,平稳转段。迅速把工作重点放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争分夺秒做好相关工作,备足医疗救治资源,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加强重点机构和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群众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确保实现平稳转段。
要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坚决克服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和33项民生工程,办好十件实事;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建设“三公里就业圈”,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完善生育政策支持措施,推进“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健康滁州行动,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加强基层防疫能力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继续做好社会保障、贫困群众帮扶等方面的工作,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改进作风,落实责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造盆景”“装门面”的虚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岗、分解到人、具体到事,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安排、有责任分工、有时限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我们只要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一定能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