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东
市委七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滁州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新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35年滁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多数经济指标总量进入全省前三,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基本建成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到本世纪中叶,滁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建成现代化新滁州。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勇挑历史重任,我们首先要认清发展形势,对前进道路上的“危”与“机”要有清醒的分析和把握。
前进道路上“危”在何处?从国际来讲,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国内来讲,受经济下行影响,实体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外贸波动较大,消费回升还不快,部分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从区域经济发展来讲,步入新发展阶段,新一轮区域竞争赛道已全面铺开,同时,全省各地都在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产业链”发力,同质化竞争难免日益激烈。从滁州来讲,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仍然是短板,高能级的科创平台还不多,高层次的人才供给仍然不足;部分园区和产业发展面临空间、能耗等要素制约等等。
前进道路上“机”在哪里?相对于“危”,未来征程上,我们发展的有利条件更多。一是宏观政策更加利好。国家和省正在陆续出台一系列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政策。特别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激活经济政策的落地,消费潜力、经济活力将加快恢复。二是长三角一体化持续推进,滁州区位优势更加彰显,生产要素配置更加便捷,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三是滁州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一批新投产的重大项目产能持续释放,一批新招引的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四是全市干部群众发展心气更高。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全市上下心齐气顺,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励精图治、迎难而上的工作干劲,一种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不仅抓发展的办法更多更有效,而且求发展的进取精神更足更强烈。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勇挑历史重任,只有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才能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辩证观念,积极化危为机;增强机遇意识,树立抢抓理念,不让机遇稍纵即逝;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速度意识,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深度上发力,坚决推进改革创新。围绕激活农村要素权能,统筹推进农田水利、耕地保护、垦地合作、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各项农村改革,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围绕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服务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统筹推进国资国企、人力资源、财税金融、数据资源、科技创新等改革,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再造流程”优化政务环境,“高效配置”优化要素环境,“惠企纾困”优化政策环境;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安徽”试点城市建设,实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企业培育行动,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确保主要创新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在厚度上发力,协调推进全面发展。协调推进三次产业发展。深化“提质扩量增效”做强二产,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新产业培育壮大,推深做实八大产业链“链长制”,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深化“锻长补短”做活三产,发展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科技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健康养老、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建设和美乡村。协调推进区域合作发展。全面提速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建设,加快天长—六合、明光—盱眙毗邻合作区建设,推进全椒、琅琊与长三角园区共建,实现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县域全覆盖,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顺应群众期待,繁荣发展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一体推进法治滁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协调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化“亭有礼”品牌创建,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一体推进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
在靓度上发力,努力推进绿色转型。践行“两山”理念,全面推进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进全国“无废城市”创建,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推动由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力争创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在广度上发力,全力推进“双招双引”。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把主要精力用在招大引强上,着力招引一批质量高、体量大、上规模的旗舰型、龙头型、总部型、基地型产业项目,打造全产业链、提高竞争力。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支持企业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全力以赴引外资提总量、扩外贸提质量、抓外经促合作。把主要精力用在招才引智上,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吸引更多科研型、产业型、实用型、管理型高层次人才来滁州创业,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在温度上发力,持续推进民生改善。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积极发展新就业形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严格落实社会保险降费减负政策,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