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9日
第A03版:副 刊

大哥从医

□作者:刘德俊

我的大哥刘德厚1937年生,比我大十四岁,他没有继承父亲从事教育的职业,高中毕业考取了安徽医学院,成了救死扶伤,穿着白大褂与病人打交道的医生。大哥1955年从安徽无为中学高中毕业,曾因学习成绩好跳过一级,高中未毕业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员。考取大学后,他一直是班里的班长,毕业后先分到大别山的军工厂当厂医,1964年入伍到滁县军分区卫生所当军医。那时的军分区卫生所,要负责军分区干部家属、滁县人武部干部家属、独立连干部战士的医疗保健工作,每天要安排医务人员到这些地方巡诊,家属大院的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到卫生所诊治,问病因、量血压、用听诊器听胸腔,配药、发药,有时能让卫生所的医务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他们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军分区卫生所在干部战士和家属中的口碑一直是好的。

大哥在军分区卫生所属全科医生,抢救病人,是他们的头等大事,在三八巷军分区宿舍,有位老干部支气管被浓痰堵住了,有生命危险,大哥将自己的嘴对着这位老干部的嘴,硬是将浓痰吸了出来,救命之恩,他的家人一直不忘,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他的家人给我讲了这件事。

六十年代,人们非常相信军医,认为军医技术好,服务态度好,给老百姓看病,吃的药大多是免费。毛主席说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等拥军爱民的话语,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脑子里,老百姓很想请卫生所的军医医治疾病,卫生所的军医也经常走进街道、院落给他们看病,同分区的干部战士一起开展拥政爱民活动。而作为部队的军医,抢救生命是最重要的,他们都牢记使命,遇到突发病人,随叫随到,刻不容缓。军分区大院的东边是原滁县县委的宿舍,一位姓徐同志的母亲一天夜里突发疾病,找到军分区,那时我的大哥已是卫生所所长,他们得到求救的消息,立马联系医院,救了徐同志母亲一命。

大哥从1964年进军分区,到1993年退休,在军分区服务了近三十年,与他一起从安医毕业的同学,在专业方面都很有造诣,还有在安医附属医院的同学,都是高山打鼓,名声在外,专业学科知识方面非同一般。比起他们,大哥所学的专业知识好像没有得到发挥,但他不后悔。

大哥在军分区工作,53岁以正团(职)加一级工资退休。1997年,大哥因脑内长瘤,到南京八一医院住院治疗,大嫂在医院服侍他,我利用星期天去南京替换一下大嫂,1997年12月26日,脑瘤夺去了他的生命。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滁州殡仪馆举行,遗体上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横幅是“刘德厚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我给他两边写的挽联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兢兢业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两边的挽联,得到了军分区为他办丧事的干部们的认可。

2023-01-09 □作者:刘德俊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4535.html 1 3 大哥从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