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2日
第A06版:专版

促进区域协调 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徐 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了系统全面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作为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的参谋助手,市发展改革委坚持学在前、做在先,深入抓好大学习、大宣传、大贯彻,推动全体党员干部,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准具体落点,做好结合转化,奋力推动滁州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当前,滁州市既承担“外联”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使命,也肩负“内聚”促进整市域协同发展的重大任务,需要解决城市综合能级较弱、县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大等重大问题。未来五年,是缩小与长三角发展差距、推动县域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从市域层面做好规划、政策、资金、要素综合统筹,促进各板块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产业分工、公共服务等实现协同联动发展,逐步向共进、共富道路迈进。

一、要聚焦一个主题,即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要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滁州而言,保持“量的稳定增长”是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质的有效提升”的基础和保障。未来五年,我们争取更快更好更大的突破,必须有高质量县域经济作支撑,力争更多县区进位全省十强、二十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增速居全省第2位,在长三角地区41市中居第3位。在受到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的情况下,成绩来之不易,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年初启动“双招双引”质量突破年和实施有效投资攻坚年的前瞻性、正确性,为增强发展动能提供有效抓手。我们要始终聚焦“双招双引”经济发展主战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扩大有效投资关键性作用,以项目建设引领补短板调结构、促就业扩消费,加快提升滁州综合实力。

二、要优化两大布局,实现东西板块联动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协调发展,要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及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上下功夫。

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高水平推进“一区一基地”建设,即统筹推进东部大江北协同发展区与西部大工业基地两大区域经济布局。但从目前看,西部大工业基地发展相对较慢,区域发展差距仍在扩大。近三年,我市定凤明三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普遍低于全市平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全市平均低5个百分点。差距所在即是潜力所在,我市要以工业化和城镇化率先突破为引领,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与市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东西两大板块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共同提升整市域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深化与南京的结对合作帮扶,建强南京经开区凤阳省际合作园、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定远合作产业园,有力推动定凤明三地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逐年提高。实施好城市更新行动,提高城市功能品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三、要协同三次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滁州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产业布局仍需优化,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任重道远,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发展转型不够快,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体量不够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全省排名靠后,不利于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消费升级提供有效支撑。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整市域加快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着重着力实施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和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加快创建省级太阳能光伏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智能测控装备制造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后备军。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四、要抓住四个关键,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未来我市要紧抓四个关键领域,聚力锻长板、补短板和固底板,增强滁州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发展中的吸引力、竞争力。一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的稳定器,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加快“北沿江”高铁、滁州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流通体系,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二是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是竞争力生产力。要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深做实优化营商环境“十做到”“十严禁”,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品牌。强化项目招引服务和要素保障,高效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实施“赛马”激励机制,树立抓项目抓落地鲜明导向。三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是关键。要以推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引领,积极融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滁州分中心建设。聚焦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围绕龙头企业打造更多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公共研发平台。四是加强资源要素保障能力。要聚焦可持续。滁州经过近些年高速发展,空间、资源、环境等硬约束日益趋紧。未来,要突出要素保障,大力推进“亩均论英雄”、开发园区“标准地”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大唐电厂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促进绿色能源开发、应用、推广。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期待新作为!市发展改革委将矢志不渝以重大战略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发展改革工作各领域、各方面,为现代化新滁州建设作出更多发改贡献。

2022-12-02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82243.html 1 3 促进区域协调 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