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7日
第A06版:教 育

历史的回声

风雨故人事,名校底蕴深

□陶承洛

滁州中学百年校庆冲破新冠病毒的干扰,圆满地结束了。它书写了滁中校史的崭新篇章,提升了滁中精神的全新境界。笔者有幸参与了校庆的一些活动,感受到校园里独特的文化氛围,精细入微的筹划和师生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思维运作。

那几天,氤氲在朝气蓬勃、热情似火、继往开来的欢乐气氛里,常使我心情难以平静,涌出许多联想和感悟。

校庆纪念册《百年纪事》中有一段话:“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学校)将操场改为菜地,借地种粮种菜,粮菜上交食堂,以改善师生伙食。”往昔的经历和记忆便历历闪现在眼前。

那已是60多年前的事了。为了应对三年经济困难,学校将几十亩地的煤渣跑道和黄土球场翻整成生产小麦的良田。我清楚地记得那蔚为壮观的景象:春分,平整的田畴,麦苗泛绿,翠色可餐;端午,“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绿油油的一大片,在微风中摇曳。小满,“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绿油油变成金灿灿了:真是一幅变化的图画呀。操场周围空地废墟都成了班级或教师家的菜园。这又是一幅喜人的画面:一垅一垅,萝卜青菜,色泽鲜明,煞是可爱。再后来,小麦青菜便成了师生盘中餐了。一桶桶瓜菜面粉制成的面糊疙瘩抬进了食堂,香飘鼻尖;一勺勺舀到碗里吃进嘴里,余香满口。满满一碗既是菜也是饭,虽不很满足,但辘辘饥肠也有七八成饱了……就这样我们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值得称道的是,那时学校不但传道授业,还帮助学生渡荒年,苍白艰辛的日子便有了些许色彩和暖意。笔者保留了那时使用的一只铝质饭盒,常想,岁月留痕,它曾经盛着的是一段情怀,一段难忘的时光。

现在站在学校红绿分明的现代化操场前,望着生龙活虎的孩子们,历史烟云,今日辉煌,交相映照,怎么能不顿生感慨呢?

在雾气笼罩的翠色葱郁中,我的眼前还晃动着一位老师忙碌的身影。清晨,他穿着厚厚的绒衣,卷着高高的裤腿,挑着沉沉的粪桶,晃晃悠悠去菜地浇菜。他一舀一舀地浇完菜,拍拍衣洗洗手,一转眼又站在课堂上了。他的学生至今还能描述他讲课的动人情景。他讲《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声音洪亮,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忘乎所以。他是郑启洲老师。他被错划为右派。也许那时还没有摘掉帽子,他边劳动边上课。像这样的老师还有好几个。文革后,他们有的调入高校,成为专业骨干;有的调入外地,成了校长、特级教师。我想,即使在那种特殊时期,滁中也是重视教学重视人才的,那几年,教学秩序井然,许多学科在全省统考中名列前茅,名重一时。学校职工不多,但饱读之师尽萃于斯。彼时校长是谢贻勋先生(1959-1964年在任)。

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教师们的精气神却依然昂扬,这便是滁中的特色和品质。教师没有什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之类的荣誉头衔,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不影响他们对专业的挚爱和治学的严谨。他们照样拥有厚德高风深厚学养。即便身上还背有某些包袱,但一生情系杏坛,声誉留传。

我又想起一位先生,他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当时的图书馆也是学校的重要部门,有许多新书善本。每到课外活动,图书馆便是最热闹的处所之一。借书要排队,同学们都惦记着喜欢的书是否被别人借走。我是经常跑图书馆的,当时的新书《三家巷》《苦斗》《青春之歌》《林海雪源》《红岩》《六十年变迁》《州委书记》(苏联)都是从图书馆借得的,笔者性驽钝,后来学中文教语文,也许与那时的阅读不无关系。这位先生是权采之老师。一位普通平凡的好人,也是一位勤恳敬业的好人。他的记忆力惊人,那时每个年级4个班,权老师几乎认识所有学生,叫得出常去借书的所有学生的姓名。一本一本归还,一本一本借出,他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现在的图书馆门可罗雀,管理人员只好“闲坐说玄宗”。世事沧桑,叫人又怎么能不感叹呢?

这些裹挟着时代风雨的陈年旧事距离今天已十分遥远了,但依然在我心中留下投影,岁月的潮水也难以冲刷。那天我独自漫步在美丽的校园内,静静地坐在树德亭里,月挂高楼,叶落霜阶,面对只有框架的老大门,我仿佛听到历史的回声,苍凉厚重,想起那些以此为背景的照片,昔日的师长同学的身影瞬间清晰生动活泼起来。我的心里充满感动,他们用生命本相和灵魂书写了百年校史的一章。

历史的“烟火”气其实就是现代的“烟火”味,历史的镜头也具有当代的意义。

九十年代我回到滁中教书,一晃也有20多年了。我又以教师的身份和视角目击身经滁中的发展,以更开阔的视野关注着滁中的变迁。其中有灿烂辉煌,也有坎坷波折。2003年学校有一次大规模建设。新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和体育馆拔地而起,并建有假山、水池、草坪、亭台,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但前后仅三四年时间,学校几任领导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震惊社会。但百年名校巍然屹立,始终保持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身姿,始终在教学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引领社会。这正是因为学校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完整的管理机制,有着一大批勤恳敬业的教师的强力支撑,学校才“风雨不动安如山”。

2012年鼓楼老校区全部搬迁到城南新校区。10多年了,我来新校区次数不多,现在新校区又要变成旧校区了,真是目不暇接。但这种时空纵横的变化也正是呈现了滁中的地位和价值高度,这是大潮激荡、风云飞扬的时代缩影:盖时势使然。——当时代浪潮呼啸而至,个人的选择是有限的,只能投身其中,去迎风击浪。当然在新校区又面临新局面的开创,面对困难的挑战,但滁中基因强大,一脉相承,厚积厚攒,刚中柔外,待时而发,时至而动。百年庆典增强了凝聚力,点燃了自信心,升华了价值观和历史观,师生们克绍箕裘,会又一次接受挑战,迎接机遇,散发光华,辉煌重生。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一个“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新天地就在眼前。

(作者单位:滁州中学)

随想录

2022-05-27 风雨故人事,名校底蕴深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69005.html 1 3 历史的回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