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7日
第A06版:副 刊

吴敬梓的肉食酒茶

○贾鸿彬

《儒林外史》中多饮宴,五十六回篇章,谈肉食酒茶有三十六回之多。

饮宴中的菜肴,系吴敬梓故乡全椒地方风味,用今天话说,皆为土菜,品类丰盛,品位杂陈。首先是肉,吴敬梓所描绘的香肠、咸鸡、板鸭、咸鹅、腊猪头、火腿等冬季腌渍咸货,今天依然常见。牛羊肉及甲鱼、螃蟹和樱、笋、莲米、芦蒿倒也寻常;海参、海蜇、鱿鱼等海货,因物流便捷,当年难比今朝。至于鲥鱼这样的鲜物,现在即使在长江中亦很难见到了。

佐酒的不仅是菜肴,还有各色各样的茶食点心。糕有云片糕、茯苓糕、蜜橙糕、软香糕;饼有烧饼、蓑衣饼、橘饼、月饼;芝麻糖、核桃酥、蜜饯系甜食;而笋干、黑枣、红枣、栗子、瓜子等干果亦杂然其间;豆腐干、烧卖(有猪肉的和鸭肉的之分)、馒头、火烧、鹅油白糖的蒸饺儿、炒米、馄饨、盐蛋、腐皮、粽子等琳琅满目,比起当今,似乎还要丰富许多。遥想当年儒林中人,月白风清之夜,细雨梦回之晨,无酒也应是微醺的。

无酒自然是不行的,不成席,何以谈宴?吴敬梓出身富贵,家中曾广有田产,然落拓不羁,诗酒娱情自不可少。《儒林外史》中写酒,印象深刻的是第三十三回杜少卿初到南京,与娘子挑了酒席上清凉山,将肴馔摆在亭子上,拿出赤金杯子,趁着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少卿大醉之后,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惹得看客目眩神迷,不敢仰视。杜少卿形象有吴敬梓的影子,此间也可看出吴敬梓的性情。

杜少卿出自天长杜家的第七房,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书香官宦之家,父亲做过赣州知府。到了杜少卿当家,他对金钱毫无概念,毫不在意,一如吴敬梓自己。他为人洒脱善良,遇到有人向他诉苦,求他帮忙,洒脱善良的他,从不会犹豫,总是欣然出手。

这一日,父亲的故交韦四太爷和鲍廷玺先后来拜。杜少卿听说鲍廷玺曾经为父亲演过戏,得到过父亲的夸奖,对他十分客气。杜少卿留他们在家吃饭,还请来为老管家看病的张俊民。“肴馔都是自己家里整治的,极其精洁。内中有陈过三年的火腿,半斤一个的竹蟹,都剥出来脍了蟹羮。”韦四太爷为人豪爽,他一边吃菜喝酒,一边对杜少卿感慨道:你这肴馔是十分精致的了,但你这酒呢,实在是一般啊!肯定从集市上买来的,酿制时间不长,味道淡薄。其实你们府上原本有一坛陈酒,应该有八九年了,不知道还在不在?

杜少卿很惊诧!当即问遍家中的仆妇。最后,有一位老仆人想了起来:“是有的,是老爷上任那年做了一坛酒,埋在那边第七进房子后一间小屋里,说是留着韦四太爷同吃的。这酒是二斗糯米做出来的,二十斤酿;又对了二十斤烧酒,一点水也不搀。而今埋在地下足足有九年零七月了。这酒醉得死人的,弄出来,爷不要吃。”

家中竟然还藏有这么有历史、有故事的陈酿,杜少卿当即兴奋。立命小厮从地下取出酒来,“打开坛头,舀出一杯来,那酒和曲翎一般,堆在杯子里,闻着喷鼻香。”见多识广的韦四太爷忙说,这酒不能这么吃,你要再买十斤新酒掺在一起,才能吃。今天吃不成了,明天再好好大醉一场吧。

第二天,又有杜少卿的一位朋友臧蓼斋来访,于是五人一起来到杜家花园,在荷花池边,桂花树下,把那坛陈酿拿出来,兑上十斤新酒,烧许多红炭,堆在桂花树边,炖过一顿饭时,酒热了,一只七斤重的老鸭也煨好了。众人推杯换盏,在桂花的芬芳中,从中午吃到月上东山。碧荷丹桂,秋高气爽,就这情境,何能不醉?一窗明月,万籁虫啾,物我皆忘,又何能醉?只是这陈年老酒到底是一种什么酿法,全椒现在还有没有呢?

至于饮茶,《儒林外史》中通常称作“吃茶”或“啜茶”。古人无法将开水保温,日常客来,只能现“烧茶”,或“煨茶”“烹茶”,所以吴敬梓基本上不说“泡茶”。书中第二十四回说到当时南京就有茶社千余处,有一条街单单卖茶为业的就有30多处。不论走到哪一条街巷,总有悬着灯笼卖茶的,这些饮茶场所常常是座无虚席,可见茶道之盛。烹茶一次的叫做“一道茶”或“一开茶”。烹三次的谓之“换了三道茶”。书中描写的茶具有茶壶、茶碗、茶匙,使用的高级茶具有“成窑、宣窑的杯子”“宜兴砂壶”。“茶室”“茶社”“茶馆”“茶亭”“茶铺子”“茶棚子”等南京、天长均有,似乎没写到全椒。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饮茶自古是讲究水的。《儒林外史》中煨六安毛尖是用雨水的。当然,其讲究程度,是赶不上《红楼梦》的。吴敬梓写茶,多次说到“毛尖”,那个时代,毛尖应是茶中精品。他还写到苦丁茶,这种茶今天依旧。书中的“干烘茶”是一种粗茶,应类似于今天的烘青。而梅片茶、天都茶、银针茶都有些品位的,分别产于何地,与今天的那些名茶有何样渊源,待考。

2022-02-1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60577.html 1 3 吴敬梓的肉食酒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