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7日
第A06版:教 育

从微观层面深度挖掘学科本质

——苏教版一年级《认识10》为例

□张思礼 高道凤

从数学教育的角度讲,一堂课新在思维过程上,高在思想性上,好在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上。

苏教版教材一年级《认识10》图里边有10个孩子,这是不同民族的孩子在跳舞,然后基于这样的现实的场景抽象出数10,当然我们也知道在今天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过了1、2、3这样的一些数,成为今天认识10的一个基础,再看教材用了10颗算珠图来表示。尤其是9颗是粉色的,一颗红色的,由此引导学生体会到在9的基础上增加1它就变成了10,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再往下面看是一把尺子,尺子是孩子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学习用品,同时也是让孩子们更好的去从0—9,进而认识10的一个非常好的素材,通过一个个活动,让孩子初步的感受,10个1根,我们可以把它捆成一捆作为一个10根,为后面的满十进一奠定基础。

10和前面学过的0—9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还真的能发现。0—9是一张张数字卡。数字10是用以前我们认识过的1和0这两个数字卡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数。但是孩子们也就仅仅停留在这里,对于为什么需要用两个不同的数字卡片组成的,孩子们并没有办法给出更深入的一个解释,客观的说,不光是一年级孩子很难给出,就是包括三、四年级的孩子,也很难给出为什么10这个数,需要用两个熟悉的数字来构成。这恰恰折射出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能仅仅停留在一个相对比较浅表的层次,并没有能够把10这个数字特殊的意义,包括他内在的价值做出一个更深入的梳理。

为什么0~9这些数字只用一个数字,而到了10却需要两个数字?

孩子们对于10的认识也就仅仅停留在我会说、会写、会读、会简单的大小比较。但是对于为什么到了10以后需要用两个数字组成,孩子们很难理解。这就要从苏教版教学内容编排来看,1颗珠子添上1颗就变成2颗珠子,这是自然数的一个本质的属性,每一个自然数后面都可以通过增加一获得一个后续的自然数,这些都只是量的增加,但是到了10就不一样了,左边是9颗珠子,再添上一颗珠子(而且是红色的),它就变成了10颗,前后比较,8添上1是9,这是量的增加,9添上1是10,这是质的转变,10的出现奠定了十进制的一个位置计数法的基础,

老师问,关于10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知道尽管说出来,这个时候孩子自然会非常高兴,他们会说老师我会写10,很多孩子都可以很自然而然的左边写1,右边写一个0,写出了10这样的一个数,当然也有孩子说老师我还会分,进行10的分与合,10可以分成1和9、2和8……

总之一句话,一开始可以把孩子关于10这个数的感知充分的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之上,接下来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既然你们又会说又会画又会写,还会分,还会比,那么你有什么发现吗?你有什么问题吗?

我想孩子通过观察一定很快的就会有发现,他们发现10这个数它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而且这里面恰恰蕴藏着位置值满10进1的思想,组织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同学们仔细的观察,为什么到了10以后选择用左边一个1,右边一个0来表示呢?

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了一捆,这一捆正好是10根,刚才是一根一根的,现在变成了一整捆,既然是一整捆,我们就在左边写上1,不过注意啊,这个1它表示的是一根吗?如果表示的不是一个,那表示的是什么?是一捆。这时候让1这个数字在它的位置上又获得了值的新的含义——位置值。

位置值里面藏着伟大的未知原理,数字1。因为从原来的位置跃升到了十位,因此他不再表示原来的一个1,它表示的是一捆,这就叫位置值。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用1和0两个数字构成了一个新的符号来计数,它本质上蕴含着满10进一。

要想从微观层面深度的挖掘数学学科的本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透过表面的知识与技能,让隐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凸显出来,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的魅力,掌握数学方法,让学习触及数学本质,给学生一个有“根”的数学。 (作者单位:滁州市第四小学)

2021-08-27 ——苏教版一年级《认识10》为例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49343.html 1 3 从微观层面深度挖掘学科本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