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宇
有人说,“只长庄稼的土地是贫瘠的,有了文化的支撑才能使土地富有生机”。这话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当下不少乡村发展的共性问题。乡村振兴在发展产业、壮大经济的同时还要繁荣文化、提振精神,乡村富饶美丽的同时还要文明和谐。
这些年农村确实是富强起来了,村民们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但很多地方相应的文明程度并未随之提高,好的生活习惯和风气尚未完全稳定养成。我们知道,只有物质的富有没有精神的富有是不完整的富有。要使村民精神上也富有,就必须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科学文化素养。这就需要对村民进行文明教化,进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谁来教化?方法很多,村干部是首选。村干部在整个乡村振兴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成长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对村民和农村是最了解的。可以这么说,他们既是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宣传者,又是实践者。这就给村干部提出了要求,他们在宣传好本村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的同时,自己必须率先在各方面当好表率,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己正才能正人。这个示范也不是要做到十全十美,而是要在细微处见精神,在日常为民服务中见品德。譬如,在操办红白喜事方面,喜事小办、丧事简办;在处理日常全村事务方面,公正严明、不徇私情;在尊老、敬老、孝老,严格教育子女方面,自己首先做好,等等。
怎么教化?途径很多,最为有效管用的是营造良好氛围,真正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唤醒村民对乡土文化的感情,让村民在这种好的氛围中,主动参与乡风文明培育的整个过程,在生产生活中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次第形成好的家风、作风、文明新风。一方面要逐步让村民接受新理念、践行新方式、坚定新信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让村民学文化、讲文明、爱卫生。用说教、灌输、命令等方式尽管积极但仅为单向的宣讲方式,往往并不能真正唤起村民学习的愿望与探索的冲动,自然就不能取得良好的培育效果。宣传画、标语、广播、短信、微信等宣传形式,在短时间内管用,见长效难。只有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典型事迹和文明礼貌健康卫生行为的具体规范,让村民受到感动,触及灵魂,然后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才能形成良好的文明氛围。有了良好的文明氛围,绝大多数村民才能在日常交流中礼貌文明,在日常的生活与劳动中自觉爱护好自己家门口及周边环境卫生。
乡村文化、乡风文明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加以细心呵护,文明之花定能如期开放。乡村文明了,农民就能生活得更和谐、稳定、温馨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