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南谯区紧紧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认真贯彻《滁州市南谯区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实施“高效优质均衡教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争先进位、扎实作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现了南谯教育事业的新风采。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响应滁州市委市政府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结合南谯区教育发展实际,主动加快与域外教育合作进程,虚心学习、借鉴长三角发达先进地区的教育管理模式,反思自身的不足和短板,推动自身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以先进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二、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当前,以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共识。南谯教育借鉴教育发达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常态化开展体育大课间、校园手球、校园足球、戏曲进校园、艺术展演、科技创新、国学经典等校园文化活动,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和研学旅行活动,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2016年市第八中学、市实验小学、市逸夫小学成功申报滁州市示范特色学校。2017年滁州市第十中学、滁州市湖心路小学、滁州市龙蟠小学分别被滁州市教体局授予“滁州市示范特色学校”。2019年,市十中、市湖心路小学、市龙蟠小学、市八中分别荣获市级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市二实小、市四小、市会峰小学、市龙蟠小学、新锐中学荣获市级特色学校称号。真可谓“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南谯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态势。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5年以来,南谯区先后与南京琅琊路小学、秦淮区教育局、南京夫子庙小学、浙江绍兴海亮教育集团、浦口区教育局、苏州市吴中区,以及南京地区相关学校等开展教育合作,并取得实效。通过向教育先进区的学习,南谯教育人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并进行本土化创新。五年来,南谯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在国际、全国及省市级的比赛中频频获奖。涌现了一大批教学名师。2018年2月,南谯区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表彰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并连续八年被滁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滁州市教育局考核表彰为“年度教育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
四、众人拾柴,组团发展。南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做足了“借助外力”的文章,更倾力于“练好内功”,以期迈入更高的合作平台,拓展更宽的合作领域。“打铁还须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2013年8月,成立滁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2016年5月,成立湖心路小学教育集团,通过成立集团,创新管理,强弱对接,组团发展,整体提升。2019年,通过推进“八个统一”,进一步提升集团成员学校的综合实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育人环境全面优化、办学特色全面彰显、名师水平全面提升。
五、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南谯教育在着力教育软实力提升的同时,也注重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添置硬件设施,班班通、录播教室、空中课堂已成为南谯学校的标配。同时,开展活动比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全省教育信息化创新案例评比中,市会峰小学“在线课堂”管理应用案例获省一等奖。该校教师盛丹丹课堂常态化开课获市一等奖。全区中小学电脑制作,在省比赛中获二等奖1件、三等奖4件。在全省教育信息化装备运维视频比赛中,南谯区12件参赛作品,其中8件分获省一、二、三等奖。在全市多媒体教学技能竞赛中,21名选手参赛,全部获奖,其中特等奖2名,一等奖6名。
“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2020年,是实施《滁州市南谯区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教育改革发展重要推进之年。为收好官开好局,南谯教育人将按照“一个宗旨、两大目标、三项任务、四种模式、五个工程”的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全面实施“优质均衡教育”,抢抓机遇、推进改革、不忘初心、开拓进取,为推进南谯教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创佳绩。
(作者单位:南谯区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