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3日
第A05版:西涧论苑

关于“进前三后滁州怎么办”的思考

瞿红霞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一、滁州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工作成效

2019年,滁州以2909.1亿元的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三,经济增速达9.7%,为全省最高。而滁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改善民生,比如,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教育、就业、医疗及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事业都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二、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滁州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三后,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一系列论述,其中有三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但是,改善民生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经济发展。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滁州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根本不动摇,通过发展打牢民生基础,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改善民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所以一定要尽力而为。同时还要意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而人民对生活的期待是不断提升的。因此,改善民生,要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国情提出过高目标,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19年,滁州市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不足与差距: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需进一步增强等。所以,改善和保障民生,滁州既要尽力而为,又必须量力而行。

(三)改善民生,共建共享

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长期过程,任重道远,不能仅仅依靠党和政府,还要发动各个相关的主体都参与其中,共同致力。共享的前提是共建,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有可能人人共享,才能真正激发人民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内生力量,才能最终实现共同享有这样一个目标。所以,我们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向,也是滁州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三、切实引导、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与客观上获得的多少紧密联系,还与主观上的获得感息息相关。什么是“获得感”?获得感是一个社会群体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的收益所进行的主观评价,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主观上的“获得”。主观上的获得感与客观上的获得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有些国家和地区客观上并没有给老百姓多少福利,民生事业做的也不多,但老百姓的获得感反而比较强。有些国家和地区民生事业很成功,给了老百姓很多福利,但老百姓的获得感却不强。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客观获得多,但主观评价低的现象。

民生,是滁州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经济发展,滁州民生工作将会做的更好更细更实,群众客观上的获得会越来越多。同时,我们在做教育、就业、医疗等一系列民生工作时,要尤其关注群众的自我评价,关注群众的获得感。要通过宣传、教育等对群众的获得感进行有效引导,未经引导和规划的“获得感”容易盲目、容易不可控,这需要认真思考,严肃对待每一项具体政策的颁发和施行。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党校)

2020-09-03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9325.html 1 3 关于“进前三后滁州怎么办”的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