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
第A06版:专版

打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样板村”

中共滁州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 刘 兵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发展之所需,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所在。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小岗村要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彰显自己的“气场”,打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样板村”,成为展现中国农村新变化的窗口。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势在必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之一,是“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9年来,小岗村牢记总书记嘱托,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要求,创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小岗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任重道远

建设村容整洁、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保障农民幸福生活的必要举措。近年来,小岗村围绕农村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村民满意度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制度不够完善。对企业、社会组织及农户作用发挥激发力度不够,长效管护制度不完善,如公厕建成后,后期管护难度较大,导致治理效果低于预期。二是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虽然在村内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桶,建设了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但在垃圾回收时仍采用传统的“一车装”方式。三是农村环保监督检查手段有待完善。当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因素不断增多,要运用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方法开展农村环保监督检查。

三、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织密常态长效“保障网”。农村人居环境“三分在建、七分靠管”。需要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及环境整治台账制度、村庄保洁制度、庭院评比制度等相关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多管齐下,让村民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农家小院优美宜居的村庄环境,让村庄更有“精气神”,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绘就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

二是吹响综合整治“集结号”。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行“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带动”模式,党员干部带着群众一起干,全面激发村民改善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爱护”的良好氛围,引导村民思想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切实做到人居环境整治“一张网”、全村老少“一盘棋”,推动人居环境向“美”而行。

三是打好生态优化“组合拳”。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围绕村旁、水旁、路旁、宅旁,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果则果,鼓励各村组开展志愿服务,就地取材,拆临拆违拆危、种树种草种花,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持续增绿补绿护绿,提升和美乡村“颜值”,形成“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风光。

2025-05-16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31117.html 1 3 打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样板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