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第A07版:街道乡镇

同乐街道:民主协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陈 元

南谯区同乐街道地处滁州市主城区,辖6个社区、常住人口7.5万人,物业管理矛盾高发、人口结构复杂、治理诉求多元。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将民主协商贯穿基层治理各环节,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的生动局面。

夯实协商基础 驱动多元共治“新引擎”

街道织密四级治理网络。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设立功能型党小组110个、党员中心户537户,推动1502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创新“4+N”模式,凝聚多元共治合力。深化党建引领“四方联席”机制,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四方”基础上,吸纳街道蹲点干部、综合执法人员、社区民警、热心业主等“N”方力量,构建“4+N”协同治理体系,获《滁州督查》专题推广。2021年以来,召开“四方联席”会议200余次,化解物业费纠纷、停车位矛盾等“顽疾”570件,协调解决非机动车棚建设、健身器材更新等民生问题153项,群众满意度达96.8%。搭建协商平台,拓展民主协商空间。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区凉亭等阵地,打造“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阵地20余个,制定详细的议事规则和流程,确保协商活动有序开展。在物业选聘等重大事项中,由党组织牵头召开协商会63场,带动党员群众参与决策2300余人次,解决充电桩安装、绿化带改造等“关键小事”89件。

拓宽参与路径 激活群众自治“内生力”

街道建立“线上+线下”双轨模式,依托网格员走访、12345热线、设置二维码、网格楼栋微信群等载体,形成诉求收集、分类处置、跟踪督办的全流程闭环。对各类矛盾纠纷和苗头性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排查,去年以来累计收集居民诉求4000余条,办结率98.5%。推进逢四说事,化解民众烦忧。通过“居民提事、网格议事、社区决事、街道督事”四步流程,将议事桌搬到小区广场、楼栋庭院。创新“说事六法”(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跟踪督事),累计接待群众3600余人次,解决噪音扰民、下水道堵塞等急难问题460件,形成“逢四有约、事事有解”的基层治理品牌。培育协商能人,完善调解机制。加强调解队伍建设,优先选聘热心调解事业的“五老”乡贤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民警入社区担任专职副书记,参与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同时引入各行业部门权威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调解,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更多专业力量支撑。目前,街道已聘请专(兼)职调解人员29人,为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化成果转化 实现治理效能“大提升”

街道着力办好惠民实事。实施书记领办项目7个,完成同乐西苑北门改造、中央公馆架空层安全隐患整治等民生工程。2025年创业就业赋能中心项目已完成造价编制,预计8月投入运营,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建立“微心愿”认领机制,累计完成困难群体帮扶、基础设施完善等民生微实事568件。守护平安稳定。街道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打造约600平方米的综治中心,平安法治办、司法所、退役军人服务站、市长热线、物业办集中办公,联勤联动;检察官办公室、微法庭先后入驻,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处一站式服务。在工作中创新“四多一少”矛盾化解法(多点整合、多向收集、多元化解、多方兜底、让群众少跑路)。2024年累计排查矛盾纠纷296件,化解268件,化解率达90%以上,连续4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平安乡镇(街道)”、信访工作“三无”乡镇(街道)。赋能基层发展。组建新就业群体服务专班,开设青年夜校8期,开展插花、书法、电商直播等特色课程,惠及新业态群体300余人次。建立“红色跑腿队”,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1200余人次。创新“红色积分”激励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报送安全隐患线索200余条。

2025-05-09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30633.html 1 3 同乐街道:民主协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