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第A03版:西涧论苑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王祥磊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新征程上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提供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2025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市委党校春季学期主体班集中学习培训,其间奔赴福建宁德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学思践悟”活动,让我深受教育和启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回首往昔,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的工作经历,犹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精神灯塔,为我们照亮了作风建设的前行之路。1988年,习近平同志到宁德任职。彼时的宁德,贫困落后、发展艰难,是典型的“老、少、边、岛、贫”地区。但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更没有坐在办公室里听取汇报、发号施令,而是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到任后不久,他就不辞辛劳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多数乡镇。每到一处,他都与群众促膝长谈,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

在调研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发现宁德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然而由于政策不够明晰,群众对发展林业心存顾虑。习近平同志三次前往黄振芳家庭林场实地调研。黄振芳克服重重困难,贷款造林,还在速生林中套种农作物,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习近平同志对黄振芳的做法给予高度赞扬,明确了林业在闽东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给林农们吃下了“定心丸”。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黄振芳家庭林场不断发展壮大,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参与造林,为闽东的林业发展树立了榜样。

“四下基层”制度,更是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留下的宝贵财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一制度不仅是工作方法的创新,更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生动实践。1988年12月20日,宁德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现场,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认真倾听每一位来访群众的诉求。这次活动,共接待102名上访群众,受理各类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答复解决。当天晚上,习近平同志就思考如何将这一做法形成规范化制度,以更好地服务群众。“四下基层”制度设立就是为了方便群众,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

从这些生动的事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优良作风。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把心贴近人民”的深刻内涵,让我们明白,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勇于担当作为,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退缩、不推诿,以“弱鸟先飞”的意识和“滴水穿石”的精神,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中共滁州市委党校第47期乡科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2025-05-08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30574.html 1 3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