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滁州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室副教授 瞿红霞
中国改革始于农村,凤阳县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考察时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他强调,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当前,滁州正处于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加速迈进的关键阶段,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是夯实五级书记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这也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撑。夯实五级书记政治责任,要依靠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以“一把手”为领头雁压实责任链条,以“一把手”为总枢纽建立工作闭环,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层层解决问题。二是持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方面,要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通过完善制度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监督协同等举措,推动党组织高效有序运行。另一方面,要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通过开展联合共建、教育培训等活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选拔“头雁”,引领农民积极参与改革,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增动力、添活力。
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小岗村“大包干”到福建武平林权制度改革,从“枫桥经验”化解基层矛盾到温岭民主恳谈拓宽基层协商方式,无不是群众的创造。一是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推动联农带农富农。一方面,要深化农业产业体系改革。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搭建起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销售桥梁,推动小农户融入大市场;创新经营合作模式,筑牢利益联结纽带。如,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要创新乡村资源利用模式。依托乡村独特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鼓励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等,让农民既能守护绿水青山,又能收获金山银山。二是坚持改革依靠人民,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农村改革重大事务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等民主机制作用,让农民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可借助微信群、网络会议平台等线上渠道,搭建远程参与机制,打破地域限制,让身处异地的村民实时了解家乡动态,激发其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这是组织保障的关键因素。一是要敢于担当,具备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农村改革涉及土地制度、利益分配等复杂问题,需要干部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魄力直面挑战,才能打开改革新局面。二是要善于作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小岗村改革发展历程中,沈浩同志带领村干部走家串户了解民情,招商引资建设工业园区、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带领村民修通“致富路”,盘活集体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户户包田”到“人人分红”的跨越,这场“二次创业”为小岗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浙江“千万工程”中,基层干部立足乡村实际,盘活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做精特色农业,将“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增收的“聚宝盆”。这些改革实践,正是干部善于作为的生动写照。
改革要破旧立新,更要坚守底线。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牢牢守住“四个不能”底线,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顺利实现农业强市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