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滁州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办公室讲师 卜 雪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滁州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培育壮大了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乡村产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方式,着力推动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滁州图景。
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富民产业竞争力。乡村富民产业的竞争力在于独具特色。近年来滁州市锚定打造“长三角高端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目标,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农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发展富民产业要进一步立足当地特色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有效需求,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突出绿色、生态、有机的产品特点,让乡村富民产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力强、消费者认可度高、农民群众能增收的特色产业。
着力创新业态模式,增强富民产业吸引力。乡村富民产业的吸引力在于新业态新模式。近年来滁州市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52亿元,增长12%。发展富民产业要深度挖掘滁州红色历史文化内涵,依托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串联更多乡村旅游点,推动乡村富民产业与教育、旅游、康养等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康养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确保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活力;要深入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富民产业链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农村电商等新模式,以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富民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强化富民产业影响力。乡村富民产业的影响力在于品牌知名度。发展富民产业要进一步鼓励各类富民产业运营主体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积极培育本土农业企业品牌,深度挖掘品牌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要大力实施富民产业品牌推介行动,依托专业团队参与管理运营,创新产业品牌合作经营方式,提高产业品牌的美誉度与影响力;要用好“一带一路”、东盟农产品博览会等展示平台,广泛开展农产品品牌展示、推介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富民产业市场显示度和竞争力。
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夯实富民产业凝聚力。乡村富民产业的凝聚力在于利民富民。发展富民产业要进一步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通过订单农业、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方式,让农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共享产业增值收益;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完善村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决策机制,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就产业发展方向、项目引进等重大事项征求村民意见,开展产业发展相关培训,提高村民对产业发展的认知和参与决策能力,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人。
着力培育乡村人才,释放富民产业创造力。乡村富民产业的创造力在于乡村人才。发展乡村富民产业要进一步健全农村人才培育机制,鼓励支持大学生、外出经商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返乡创业,聚焦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土专家”“田秀才”等实操型人才,打造乡村富民产业人才“雁阵”;要积极招引科技、金融、产业、电商等专业人才,努力形成各路人才参与乡村建设、共谋乡村产业振兴的全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