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赵庆灿
坐落于淮河之畔的安徽凤阳小岗村,用18枚“红手印”叩响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门,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考察时强调,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希望小岗村继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多年来,小岗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书写着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答卷,为各地乡村发展提供了“小岗答案”。
一、从“分田单干”到“三权分置”的制度创新
小岗村的制度创新,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1978年的“大包干”到2008年的土地流转交易代理点成立,再到2016年旨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这一“分-合-融”的制度改革演进轨迹,印证着习近平总书记“改革要常讲常新”的重要论断。近年来,小岗村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目前耕地流转率已经超过了70%,3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翻开了农业发展新篇章。如,种粮大户程夕兵流转土地700余亩,机收率达到100%;北大荒现代农业示范区的500亩智慧农田,通过物联网实现精准灌溉,粮食单产提升20%。通过“三权分置”改革,小岗村盘活了闲置校舍、仓库等大量资产,用以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30%提升到2024年的65%。
二、从“一产独大”到“三产融合”的产业升级
小岗村的产业升级,是乡村振兴的典型范例。目前小岗村产业格局从过去“一产独大”转变为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三产融合”新模式。在现代农业领域,小岗村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达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的省级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招引盼盼食品、蒸谷米、谷优美、新锣食品等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助力农户增收。在乡村旅游方面,小岗村以“当年农家”院落还原“大包干”情景,盘活闲置宅基地打造江淮田园民宿集群,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65亿元。小岗村还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三产融合,“互联网+大包干”电商平台如火如荼,直播带货方兴未艾,小岗村农特产品直连城市餐桌。
三、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的城乡融合
小岗村的城乡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在基础设施方面,小岗村实现5G网络全覆盖,构建“15分钟医疗圈”,普及校车接送服务,让生活品质媲美城市。这为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的城乡要素流动提供了硬件保障。在此基础上,小岗村一方面推动产业协同促进城乡资源互补,“城市资本下乡+农村资源进城+人才双向流动”模式成效显著:北大荒集团投资3亿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小岗村农特产品进入永辉超市等高端渠道;吸引大批城市人才到村创业,输送300余名村民到南京等地就业。这种“资源对流、利益共享”机制,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善治水平,如以“四议四公开”决策机制保障村民话语权,以“美德银行”积分兑换推动乡村移风易俗等,2024年小岗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可视为其从“改革名村”向“治理典范”跨越的标志。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小岗村勇立农村改革的潮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是为这片改革热土注入了不竭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将小岗精神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