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岗干部学院高级讲师 李莎莎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小岗村始终以“敢闯敢试、改革创新”的精神为指引,通过构建“红色文化+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的产业体系,正从“改革地标”向“振兴样板”华丽转身,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一、改革基因的时代传承:小岗精神的内涵演进
1978年冬夜的红手印,不仅是18户农民的生存呐喊,更是改革开放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小岗精神的核心在于打破体制桎梏的首创勇气,这种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当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将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当“三变”改革激活沉睡的集体资产,小岗人始终保持着“第一个吃螃蟹”的胆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实践中,小岗村通过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2.2万亩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建立起“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新型经营机制。这种制度创新不仅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400万元,更让村民连续八年获得集体分红,人均年收入达3.65万元,实现了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历史性跨越。
二、农文旅融合的实践创新:构建乡村振兴生态圈
小岗村以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为契机,构建起“红色为魂、农业为基、旅游为体”的产业格局。通过实施“主客共享”和美社区项目,打造集研学教育、非遗体验、田园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业态,形成“春赏花海、夏品葡萄、秋收喜悦、冬游雪村”的四季旅游产品体系。2024年接待游客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5亿元,带动800余名村民就业,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小岗超脑”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旅游服务、产业监测、乡村治理的数字化升级。“云游小岗”小程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岗上花开”田园综合体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农业场景,让游客在体验农事活动时感受科技魅力。这种“科技+文化+生态”的融合模式,使传统乡村旅游蜕变为可参与、可体验、可互动的沉浸式消费场景。
三、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激活内生动力
小岗村创新“村集体统一收储+闲置宅基地盘活”模式,将小韩庄改造为智慧民宿集群,通过5G物联网技术实现客房智能控制、安全监测等功能。这种“村民+企业+政府”的合作机制,既保留了江淮建筑风貌,又提升了旅游服务品质,预计年营业额达800万元,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为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小岗村建立博士工作站,吸引20名高层次人才,与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共建实践基地,每年接待师生团队200余个。这种“引进来+走出去”的人才战略,催生了《1978:十八个红手印》情景剧等文化IP,开发出凤阳花鼓研学、古法榨油体验等特色项目,使传统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机。
四、面向未来的改革突围:打造世界级乡村旅游目的地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小岗村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启动“希望田野”游学乐园、三牛主题研学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通过策划夜游经济、开发“小岗徽味”美食市集、打造“红色+康养”旅居品牌,构建“白天研学+夜晚体验”的全时段消费场景。在市场拓展方面,小岗村加强区域联动,整合凤阳古城、明皇陵等周边旅游资源,推出“改革溯源之旅”精品线路。通过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开展“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主题营销,举办民俗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使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吸引了大量游客,彰显了“流量变留量”的转化效能。
当18个红手印的历史记忆与智慧旅游的现代图景交相辉映,小岗村不仅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活态博物馆,更是展示新时代中国乡村发展的世界窗口。这种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必将激励更多乡村在现代化征程中勇立潮头,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