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据2019年统计,全球约有4.63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4亿。降糖药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然而,服用降糖药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若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引发严重的副作用。那么,服用降糖药的各类注意事项您了解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这一话题,帮助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糖尿病诊断标准
临床上,将年龄超过65周岁的糖尿病患者称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老年2型糖尿病慢病管理指南》诊断标准为: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常见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双胍类:代表药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用于肥胖、体重超重者,单用一般不易引起低血糖。常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泻),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普通片和缓释片宜在餐中或餐后立即服用,肠溶片宜在餐前服用。服用期间避免饮酒,以防乳酸性酸中毒。
磺酰脲类:有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等,此类药物可导致低血糖反应和体重增加。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本脲需在餐前30分钟服用,格列美脲及控释剂型宜在早餐或当天第一顿正餐时服用。服用期间避免饮酒或饮用含酒精饮料。
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此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快速降低餐后血糖。虽然低血糖风险较低,但仍需注意。餐前15分钟内服用,若不准备进食则不要服用。服用期间同样要避免饮酒。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此类药物降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一般不引起低血糖,但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如腹胀、排气,阿卡波糖需与第一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伏格列波糖宜在餐前服用并立即进餐。
噻唑烷二酮类: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它们通过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此类药物不受食物影响,空腹或进餐时均可服用,吡格列酮建议每天早晨同一时间服用。长期使用此类药物需监测肝功能。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有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单独使用时一般不引起低血糖,且不增加体重。除维格列汀需早晚各一次外,其他药物每日清晨服用一次,不受进餐影响。
格列净类(SGLT-2i):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药物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糖从尿液排泄,从而降低血糖。因此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应多饮水,防止尿路感染。此类药物不仅降糖,还具有降压、利尿、减重及心肾保护作用。推荐晨起空腹服用,宜每日一次,餐前餐后均可。服用后注意缓慢起身,以防体位性低血压。
口服降糖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
降血糖药物虽然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但仅依赖药物是不够的。研究表明,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提高降糖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控制饮食:地中海饮食可促进糖尿病逆转,多吃含多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类食物如橄榄油、蔬菜、谷物、鱼等,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
适量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轻度运动,不仅能改善血糖控制,还能提高睡眠质量。避免久坐,定期休息、走动,有助于减少进食后体内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每天久坐超过四小时不运动,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并促发早亡。至少每隔1小时适度活动。
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重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因此保持健康体重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某些药物需与饭一起服用,若饮食不合理,可能影响药物效果。患者不应自行增减药物剂量,需根据医嘱和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天长市中医院 娄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