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尤其老年人面临着骨质疏松的风险更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了解骨质疏松的危害及预防知识,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骨折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骨质疏松的危害
1.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能导致骨折,如跌倒、碰撞等。常见的骨折部位有髋部、脊柱、手腕等。
2.影响生活质量:骨折后老年人可能需要长期卧床或接受手术治疗,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降低生活质量。同时,骨折后的疼痛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3.增加死亡风险: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老年人髋部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可高达20%-30%,存活者中也有超过50%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生活难以自理。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量逐渐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2.性别因素: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丢失加快,患骨质疏松的风险高于男性。
3.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长期低钙饮食等。
4.某些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
5.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等。
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
1.均衡饮食
增加钙的摄入: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坚果、绿叶蔬菜等。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1000毫克。
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蛋类、鱼虾等,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可多吃鱼肝油、蛋黄、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食物。
另外,大量喝骨头汤补钙是不对的,骨头中的钙往往难以溶解,且骨头汤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和嘌呤,对健康不利。
2.适量运动
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
抗阻运动:如股四头肌锻炼、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股四头肌锻炼方法:坐姿动作要领,坐在一把有靠背的椅子上,腰背挺直,固定上半身,双腿打开,小腿慢慢向前踢,股肌发力,直到腿部伸直,维持3-5秒,再缓慢落下,左右交替,各做3-5个;卧位动作要领,仰卧在床上,绷直双腿,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尽量背伸,保持5-10秒,再慢慢放下,以上动作为一组,双腿可交替或同时进行,每次做20-30组,每天3-4次,运动频次可根据活动耐受能力适当调整。简化版俯卧撑锻炼方法:双手扶墙,身体微微倾斜,距离墙面30-40厘米,肩髋踝保持一条直线,锻炼时应循序渐进,在身体能够完全适应以后,身体倾斜程度可适当加大。
柔韧性运动及平衡训练:如太极拳、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可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影响骨代谢,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咖啡中的咖啡因和碳酸饮料中的磷酸等成分会影响钙的吸收。
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骨代谢。
避免长期卧床和久坐不动:应保持适当的活动量,促进血液循环和骨骼代谢。
避免突然发力: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日常活动如搬重物等。
适度晒太阳:适度晒太阳可以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是晒太阳的黄金时段。每次晒太阳15-30分钟左右即可,避免长时间暴晒导致皮肤晒伤。同时,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以免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
4.预防跌倒
保持居住环境安全:保持地面平整干燥,清理过道杂物,改善照明条件,安装地灯,卫生间安装扶手和防滑垫,安装坐浴装置,将常用物品放于易取处等。
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和拖鞋,选择舒适、防滑的鞋子。
另外,加强平衡训练,上下楼梯要扶好,头晕乏力站住脚。要密切注意易导致跌倒的药物用药后的反应,如安眠药、降压药等,用药后动作要缓慢。
5.定期体检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监测,以便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患有某些疾病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的老年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骨密度监测,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关爱老年人,从预防骨质疏松开始。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跌倒和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用行动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远离骨质疏松的困扰,安享幸福晚年。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陆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