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祥玉 (阜阳理工学院)
滁州,这颗闪耀在江淮大地的明珠,于我而言,远不止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更是灵魂深处的寄托之所、心灵的温暖归巢。今年,我以一名大学生的视角,重新打量这片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土地,试图揭开她在岁月长河中沉淀的独特魅力,探寻其在时代浪潮里的沧桑变迁。
返乡首站,我奔赴琅琊山。“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刚踏入琅琊山,欧阳修笔下那如诗如画的景致便真切地呈现在眼前。沿着蜿蜒曲折的古道徐行,两侧树木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阳光透过层层枝叶的缝隙,洒下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山间溪流潺潺,清澈见底,偶见小鱼小虾在石缝间自在穿梭,灵动活泼。远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恰似一幅淡雅空灵的水墨画。我拾级而上,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尽情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力量。醉翁亭,这座因《醉翁亭记》而闻名天下的千古名亭,静静隐匿于山林之间。它四角飞檐,古朴典雅,亭前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娓娓诉说着当年欧阳修在此与民同乐的佳话。站在醉翁亭前,思绪不禁飘回到欧阳修谪居滁州的岁月。他虽仕途坎坷,却能在这山水之间寻得心灵慰藉,以豁达洒脱之胸怀,挥就这篇千古流传的不朽佳作。
别了琅琊山,我又来到韭山洞。韭山洞坐落于凤阳城南,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景观。踏入洞中,仿佛瞬间闯入一个奇幻神秘的地下世界。洞内石笋、石柱、石幔形态各异,在灯光映照下,五彩斑斓,美轮美奂。有的如利剑直插穹顶,有的似莲花绽放,有的像仙女下凡,无不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水经注》记载,韭山洞“洞水潜行数十里,通于盱眙”,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古人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探索与敬畏。
滁州的山水,不仅有琅琊山的清幽雅致、韭山洞的奇幻瑰丽,更有狼巷迷谷的神秘莫测。狼巷迷谷地处凤阳东南,这里地形奇特,谷谷相通,沟壑纵横交错。步入迷谷,仿若置身天然迷宫。谷内岩石千奇百怪,或如狼嚎,或似虎踞,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心。在谷中穿梭,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伟力与人类的渺小,也愈发明白这片土地何以孕育出如此独特的地貌景观。
滁州的山水,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这些文化印记,既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见证。循着文化传承的脉络,我们走进滁州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滁州的历史,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这座城市的辉煌与沧桑。身为滁州人,我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深感自豪。
明中都皇故城,这座昔日明朝的第一座都城,虽历经岁月风雨的侵蚀,但其遗址依旧气势恢宏。站在遗址前,望着高大巍峨的城墙和宫殿基址,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工匠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这座举世瞩目的都城。史料记载,明中都皇故城“规制之盛,实冠天下”,其规划布局对后世的南京故宫、北京故宫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明中都皇故城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加大保护与开发力度,期望让更多人了解这段辉煌历史。除明中都皇故城,滁州还有诸多历史文化遗迹。吴敬梓纪念馆,是为纪念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而建。吴敬梓,这位生于滁州全椒的文学巨匠,凭借一部《儒林外史》名垂青史。走进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吴敬梓的生平事迹、著作及相关文物资料。通过这些展品,我得以深入了解他的一生。他出身名门,却淡泊名利,以犀利笔触,无情揭露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与黑暗。在馆内,我静静品读《儒林外史》片段,深深陶醉于吴敬梓的文学魅力,更为家乡能孕育出这样的文学大家而倍感骄傲。
滁州的历史文化,不仅体现在历史遗迹和文化名人身上,还融入了民俗文化之中。凤阳花鼓,这一集曲艺和歌舞于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被誉为“东方芭蕾”。返乡期间,我有幸观赏了一场凤阳花鼓表演。表演者身着鲜艳服饰,手持花鼓和小锣,边舞边唱。那明快的节奏、轻盈的舞姿,以及“说凤阳,道凤阳”的熟悉歌词,仿佛将我拉回往昔岁月,让我真切感受到滁州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苦难与坚韧。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滁州也在不断蜕变。此次返乡,我深切领略到家乡的崭新风貌。漫步滁州市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宽敞整洁,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盛景。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愈发便利。滁宁城际铁路的建设,让滁州与南京联系更为紧密,加速实现“同城化”发展。滁州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众多知名企业在此落地生根,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滁州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全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城市蓬勃发展的同时,滁州也不忘乡村建设。返乡时,我回到老家的村子,眼前的变化令人惊叹。昔日的土路已变成平坦的水泥路,家家户户住上了崭新的小楼。村里还建起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设施,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村里的产业不断壮大,村民收入稳步增加。看着村子的变化,我满心欢喜,也看到了家乡未来发展的无限希望。滁州的教育事业同样蒸蒸日上。作为返乡大学生,我深知教育对家乡发展的重要性。滁州中小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高等教育也不断发展,滁州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为滁州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这些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产学研活动,为滁州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滁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下,定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我期许未来的滁州,能持续强化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更多人了解滁州历史,领略其文化魅力,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经济发展上,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独具滁州特色的产业集群。在城市建设方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升城市品质与形象,让滁州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而我,也将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待学成归来,投身家乡建设,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我走到何方,滁州永远是我的根,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董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