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7日
第A06版:印象滁州

一声亲切的呼唤,一份赤诚的担当

人物简介

王守其,男,汉族,1976年3月出生,200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明光市鲁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25年1月获评安徽省优秀村支书。

□讲述人:王守其

夕阳下的鲁山村,小菜园、小花园,绿意盎然,如诗如画,村庄内道路宽阔敞亮、设施完善,宛如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这里就是我所在的村——明光市涧溪镇鲁山村,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村民都亲切地叫我“老王书记”,我叫王守其,是鲁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其实我今年还不到50岁,年龄上不算很老,就是皮肤黝黑,鬓角斑白,所以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加苍老些,这才喜提了“老王”的称号,要知道2020年我刚任村支部书记那会,还不是这样,几年工夫,时间之笔就轻轻划过,带走了青春,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王守其和种粮大户到田间查看小麦长势。

小乡村变身“大花园”

“灰大草多垃圾多,出门无路靠背驮。风吹雨落污水流,新衣莫从鲁山过。”这是几年前在鲁山村流行的顺口溜,也是当时鲁山村真实的环境写照。村民们对此意见很大,迫切想要改善居住环境。但村里账上就几万块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人居环境整治迟迟未能开展。我那时候刚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面对困难,心里总提着气:“我们虽然没钱,但是我们有力气,有群众、竹林等资源,先干着,干出样了,群众就跟着干了”。开完群众代表大会后,综合村情民意,我决定以鲁山村侯胡郢组为试点,打造人居环境整治样板。

在侯胡郢,我带着全体村干部齐上阵,脏活、累活、重体力活都是我们自己干,有时候连续几天都睡在现场。有一次妻子给我送衣服,看到草堆里一身泥灰的我,她满眼的心疼,虽然嘴上有抱怨但也放下田里的活加入环境整治的队伍。

应该是我不服输的劲头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大家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村民自发捐款7000多元用于购买铁锹、锤子等工具,党员王永兵、孟庆祥等人无偿捐出自己宅基地用来建设文化广场,每家每户都派出代表,参加义务劳动。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老少爷们冲锋陷阵,一片火热场景。

我们使用拆旧产生的建筑材料硬化门前屋后,从集体竹园里砍伐毛竹编制“五小园”栅栏,组织村民到鲁山捡拾石块铺设村庄内步道,把山上野生树木移植到村庄内,最大程度上节约镇村及群众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本,使得人居环境整治更接地气。侯胡郢共拆除废旧房屋20间、旱厕35个、废弃猪圈31个,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75处,对污水坑塘、沟渠填土近5000立方米,整理新增村庄空隙土地70余亩。环境美了,村民看到纷纷竖起大拇指。“党旗引领千人动,清淤治乱美家园。绿水青山花满簇,男女老少展笑颜。”村里的老村医刘招华还顺势写了新的顺口溜,展现了昔日小村庄的蝶变。

黄土地变成“生金田”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必须先抓经济,没有钱,啥事都干不了,富是基础”。这是老书记离任前给我的嘱托。上任以来,如何让村民在家门口挣到钱一直是我思索的问题。在深入走访调研后,我确定了向土地要金子的想法。2022年,争取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地侯胡郢。改造结束,又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群众流转土地4500亩,招引来明光市滋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成“明光市滋润农业综合体”。投产后,综合体年产值达6000万元,带动就业村民200余人,户均增收1.5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耕文化有搞头”。在参观了浙江省嘉兴市长秦村、长啸村等名村强村后,我们又以“留住乡愁”为主题依托千年古井打造农耕文化游,将村民各家捐出来的石碾、石磨等合理布局,形成露天“收藏馆”“科普馆”,再现农耕场景。慕名前来体验、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明光市的网红打卡地。2023年,通过动员村民将闲置农房“有偿退出”,村集体整合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近80万元,收购侯胡郢闲置民房5户20间,改造建设侯胡郢民宿,开发了亲子娱乐游、研学体验游、农趣采摘游等特色项目,村民的收入来源更多了。在外务工的游子纷纷回乡创业,那时候的我总是忙着找政策、找资金、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培育了“卢家酒坊”、侯胡郢农家乐,带动了更多的村民开商店、做流通、搞服务,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

和美村绘就“好时光”

富了口袋,不能穷了脑袋,乡风文明才是真的乡村振兴。随着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我又把心思重点放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上。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引导群众弘扬新风正气,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广场健身及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开展“星级党员户”“十星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符合条件的及时挂牌示范,以先进带后进,形成文明生活新风。

如今鲁山村的村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邻里关系也更和谐。这些年,我走遍了全村1000余户人家,村里连续8年实现矛盾纠纷零出村,很高兴“有矛盾,找老王”成为村民的共识。近些年,鲁山村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如为破解老年村民吃饭问题,鲁山村新建了老年活动中心,打造“15分钟热饭圈”,村里的老人可以在此就餐、学习、娱乐、健身,用“一餐热饭”破解老人居家养老难题。群众心与心连接更加亲密、更加融洽。鲁山村也先后被评为第四届、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想当年,我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唉,可惜现在成“老王”了。别人喊我“老王”时,我总是无奈地摇头,但心里更多的是自信。

落日的余晖洒满鲁山村,马路两侧绿树相映。远远向鲁山上望去,满山的青翠一望无边。山林、果树、荷塘、村庄、民宿,一片祥和安乐的乡村晚景。

“老王书记,来家里坐坐”“老王,我家又出新酒了,来尝尝”“老王书记,孩子毕业了没有工作,麻烦您帮着关心关心”……听着乡亲们对我的亲切呼唤,我的脚步愈发坚实有力,向着远方,一定会走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

▲鲁山村农耕文化露天“收藏馆”。

▲小学生到鲁山村开展研学。

▲鸟瞰鲁山村。

2025-04-17 人物简介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9833.html 1 3 一声亲切的呼唤,一份赤诚的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