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健康牵动着每一位宝妈宝爸的心,很多家长关心宝宝的腿纹是否对称,因为这关系到宝宝是否存在髋关节发育不良,如果不及时纠正会影响孩子的行走,宝宝可能出现步态蹒跚或鸭步行走,到儿童时期畸形步态更严重,严重威胁宝宝的身心健康。因此,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尤为重要。
宝宝腿纹不对称,很大一部分是正常的现象,个别情况是髋关节发育不良,所以家长们要特别注意。那么什么是腿纹不对称呢?如果宝宝屁股纹路不齐或者大腿腹股沟纹路不齐就称为双下肢皮纹不对称。腿纹不对称是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下面我们就来揭秘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妊娠期间胎位不正或者髋臼、韧带、股骨头存在先天性发育异常,都是造成髋关节脱位的“元凶”。
导致髋关节发育异常的因素
髋关节异常不会偶然生成,导致髋关节发育异常有哪些因素呢?
1.臀位胎儿在母体中由于臀部的压力增加会导致韧带拉伸,影响腿部发育,比头位胎儿更容易导致髋关节不稳,出生后患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风险也更高。
2.足部畸形或颈部僵硬的婴儿患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风险略高。部分原因可能是子宫内空间有限导致畸形发生。
3.接生过程中,因为难产或者胎位不正,医护人员牵拉过度,也会影响婴儿髋部的发育。
4.有些家长会用绳子把新生儿的两条腿固定在一起从而影响髋关节发育。
5.先天性发育不良,髋关节及周边肌肉、软组织异常发育而引起髋关节畸形。
6.父母有一方或双方有先天性髋关节异常,也会遗传给宝宝。
7.在宝宝出生前后,母亲体内会分泌一种激素,作用是让母亲的韧带变得松弛,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婴儿就可以顺利通过产道,有一些婴儿可能会受到这些激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韧带过度松弛。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表现
1.宝宝两腿膝盖高低不一,双腿长度不一
给宝宝取坐位,两腿并拢,足跟对齐,两腿膝盖出现高低不一的表现,可能提示髋关节发育异常,低的那一侧可能存在脱位。宝宝平躺下后,并齐双腿自然弯曲,如果两腿膝盖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或者出现两腿分开时幅度不一样,那可能提示髋关节发育异常。临床上有些体格检查的方法只能发现单侧的髋关节脱位,如果双侧同时有异常,膝盖高低不平和腿长短不一的检查结果也可能是假阴性,因此一定要请专业的医生来诊断宝宝的髋关节是否存在异常。
2.下肢活动异响
宝宝在蹲起时,骨头发出异响,有时还伴随着宝宝的哭闹,也可能是髋关节出现了问题。
3.髋关节外展受限
正常婴儿双侧髋关节外展对称且能到达80~90度,如果小于60~70度则提示有髋关节发育不良。
4.髋关节外展弹响
髋脱位患儿脱位的股骨头在外展运动时,越过髋臼缘重新进入髋臼产生的跳动感。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危害
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宝宝髋关节发育不良,一岁前最明显症状是宝宝一条腿经常蜷缩,且活动受限。如果家长强行拽直,少数宝宝会有哭闹,松手后仍然蜷缩。一岁后会影响宝宝学走路,且可能会出现长短脚、跛行和关节炎等,严重影响宝宝的身心健康。
髋关节发育不良需要做哪些检查
6个月以内的宝宝可通过B超来进一步排查,因为半岁前的宝宝骨质发育没有达到X光能照射清楚的钙化程度,骨骼还未钙化,拍X光起不到诊断效果;大于6个月的宝宝,一般可以通过拍X光排查,简单方便。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预防和治疗
1.预防
父母应当坚决摒弃绑腿、蜡烛包(民间一种包裹婴儿的方法)等旧习,可以减少DDH发病率。有些偏远地区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将刚出生孩子的腿捋直并捆紧可以预防“罗圈腿”,其实不正确的绑腿会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此外,查体是早期发现髋关节脱位的最重要手段。
2.治疗
4~6个月的宝宝,可以用普通的宽尿布或青蛙抱姿势,使宝宝髋关节屈曲外展,纠正髋关节发育不良;连续3~4个月使用Pavlik吊带或蛙式支具等,帮助半脱位或脱位的髋关节复位。
6个月到1岁半的宝宝,如果是单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半脱位,上述方法都可以使用;如果髋关节全脱位则需要在全麻下手动正骨,用石膏固定9个月左右。
1~2岁的患儿因脱位时间长,髋关节周边的软组织发育已经出现异常或萎缩,需要伸拉复位后加石膏固定进行纠正。
超过2岁的孩子保守治疗成功可能性相对较小,需要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因此,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否则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即使是采取了包括骨盆复杂手术在内的各种治疗手段,也不能获得功能正常的髋关节。
(天长市人民医院 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