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日
第A06版:健 康

青春不应在“卒”然间失色

卒中常被视为老年群体的疾病,然而,随着发病年龄的逐渐年轻化,青年人群中卒中的发病率近年来显著上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有10%至20%的卒中病例发生在青年群体中,每年新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超过200万。过去十年间,青年卒中的发病率增长了40%,80后、90后已成为发病的主要人群。青春在“卒”然间失去了光彩,卒中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何为青年卒中?

青年卒中,顾名思义指的是年龄在18至45岁之间的患者所发生的卒中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这两种卒中,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进而引发局部或整体脑组织损伤。寒冷季节的发病率较高,且发病高峰通常出现在接近中午的时段。

青年卒中的诱因有哪些?

1.高血压:青年卒中的危险因素中最为显著的是高血压及其家族史。长期患有高血压未得到有效的医治,会导致血管重构,促使血管硬化斑块的产生,进而引发血管壁狭窄。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原因在于血压上升导致血管内膜出现脂肪样变性、微梗塞或微动脉瘤的生成,最终导致脑出血的发生。还有,高血压患者血管内长期的血流冲刷也会损害血管壁和内皮组织,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促使血栓的形成。

2.血脂异常:研究表明,青年卒中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通常较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及其载脂蛋白A水平则显著较低,这两项指标异常,也是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梗塞面积越大,高密度脂蛋白的下降越明显。该机制表现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导致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受损,进而引发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脂质沉积,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卒中。

3.吸烟与酗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压力的增大,青年群体中吸烟和酗酒的比例逐年上升,这一现象可能与青年卒中发病率的上升具有显著关联。吸烟会对人体血液的黏稠度和血细胞比容产生影响,同时尼古丁会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卒中发生的风险。长期的饮酒会使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途径活性畸高,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卒中发生的可能性。

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这是亚洲青年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增加卒中的风险。

5.抗磷脂抗体:抗磷脂抗体是一组免疫球蛋白,青年卒中患者中抗磷脂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普通卒中患者,尤其是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通常发病年龄较轻,且合并的危险因素较少。抗磷脂抗体引发卒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其通过免疫和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硬化的进展。

6.糖尿病:糖尿病也是青年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其会导致微血管病变,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

此外,女性口服避孕药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进而诱发卒中。免疫相关疾病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能增加卒中的风险。

如何预防青年卒中?

预防卒中,青年群体应做到“双管齐下”:慢病管理与生活管理相结合,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1.慢病管理: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积极治疗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定期复查,评估病情恢复情况,预防复发。

2.生活管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衡,这被称为健康的“四大基石”。青年群体应注意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适量补充蛋白质,限制烟酒摄入,避免过多饮用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可乐等。建议采用低热量或中等热量的均衡饮食,多摄入水果和蔬菜,少食多餐,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戒烟限酒是关键,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但具体摄入量应根据个人代谢能力调整。

卒中并非老年人才有,青年群体同样需要高度重视。让我们关注健康,远离卒中,莫让青春在“卒”然之间失去光彩。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王萍)

2025-04-0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129431.html 1 3 青春不应在“卒”然间失色 /enpproperty-->